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天英

  【摘要】过去的以考试为导向和以解题技巧为教学重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養才是当前数学老师应该努力践行的教学方向。转变教与学的观念、重视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  核心素养  初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027-02
  引言
  初中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需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未来的竞争是创新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全面竞争,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塑造学生品质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因而导致教学改革中不得不重视核心素养的问题。
  一、塑造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教学改革
  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良好创造能力的学生是当前情况下初中数学教育应该重视的内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青年一代能够在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表现出强大的竞争能力。而过去的初中教育受到国内教学和考试升学体制的影响难以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对教学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综合性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其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建设。例如,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就是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联系和综合等则属于必备品格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得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因而塑造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工作[1]。
  (二)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导致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着解题技巧来展开。一方面,这种过分追求高分和解题技能训练的数学教学活动没有真正发挥出教育对学生成长所能产生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个只会解题而缺乏良好创造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年轻人在日后的成长中也难以真正成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包括计算、推理、综合等在内的各种重要数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足够的数学知识并将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其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能够帮助其塑造出量化、联系、综合等重要的品格。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因此而得到很多品格上的优势[2]。
  二、教学现状
  (一)观念转变缓慢
  首先,现阶段的升学体制中依然是将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且其他方面几乎不成为考量的因素,老师和家长在开展教学引导的过程中不得不受到考试成绩的制约因而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主导老师的教学方向和方法。所以仍然有大量的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将教学的重心停留在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上。其次,老师在过去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的完整体系,因而容易在过去思维习惯和教学习惯的巨大惯性作用下继续沿用之前的老办法。
  (二)缺乏能力培养
  教学观念上的缺失导致不少老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没有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方向因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首先,部分老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因而其并不清楚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而这种认识上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上的直接体现就是老师不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与核心素养相关能力的培养。其次,虽然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采取一定的互动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学的主体地位,然而其互动形式往往只是请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在讲台上解答习题,本质上还是一种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这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还是不能很好地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方法和内容单一
  有大量的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依赖数学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从而造成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习题来进行组织,非常单一。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以及相对单调的教学方法有可能会激发出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而造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以老师为主导而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会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的损害,而且这种枯燥的内容和单一的方法不仅不能很好地塑造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培养核心素养对学生在反思、综合、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品质的塑造。
  三、教学措施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第一,作为初中数学课堂主要引导者的数学老师应该按照素质教学的核心理念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重视解题技巧训练而忽视能力和品格培养的教学方式的缺陷。只有老师自己先转变了观念并从内心里认可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践行相关教学活动。第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应该根据数学核心素养对能力和品格方面的培养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单纯追求高分和技巧而忽视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学习模式。第三,老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社会的变化和未来的人才发展趋势从而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机会。只有老师和学生转变了各自的观念并找到正确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在教与学的环节中取得成效。
  (二)重视能力和品格培养
  第一,对数的感觉、逻辑推理、数学符号的运用以及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这些数学相关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去且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的背景,并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文字信息的描述抽象出数学方程式,最后再解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通过方程式的抽象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二,数学核心素养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包括反思能力、综合能力、量化理解、多元联系等重要品格的培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切实塑造学生必备品格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例如,在三角形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边长的变化来理解普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各自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种类比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塑造学生联想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多元化思考的能力,而这些都是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必备品格的要求[3]。   (三)优化教学方法
  第一,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课前预习这一教学环节来增强学生的自学性和探究能力。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将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提前标注出来,老师再课堂上讲解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讲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查阅资料并解决自己的疑问,这些恰恰都是过去传统数学教学中非常缺失的一部分。第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角色互换等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分组调研三角函数的起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理论的形成过程。然后让每一组的学生选择一个代表在讲台上将自己的调研结果分享给全班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第三,数学课堂相对枯燥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和懈怠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第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比较趣味性的问题和现象,然后邀请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其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4]。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且有助于对塑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其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应用类题目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和建模能力。例如,老师可以采用生活中两辆汽车前后行驶作为例题的背景,当后面的车加速超越前方车辆时需要花费的时间作为求解的目标,给一个初始的距离,后车加速行驶而前车匀速行驶。实际上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例子,学生可以根据这种非常熟悉的场景来抽象出具体的方程式并解答。其数学核心素养自然得到了提升。其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来增强学生的联想、综合与演绎的能力。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教学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函数图像的方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其能够直观地看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且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演绎能力和数学联想能力。其三,数学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运用一些综合性强、计算量大的数学问题来训练学生。
  (五)注重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这是从古至今的真理。数学学科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或许有人认为,实践就应该到课外去,课堂没有时间实践操作,这是一个误区。课堂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很多,例如对学习用具的实践应用。在学习平面几何圆环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环。然后让学生讨论圆环的制作过程,圆环大小与什么有关,最终讨论得出结论:圆环的制作是一个大圆减去一个小圆,圆环的大小与两个圆的半径有關,进而推导出圆环的面积公式为: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周率×(大半径平方-小半径平方)=π(R×R-r×r)=π(R2-r2)。这么看似简单的实践过程,却能帮助学生理解圆环的形成原理与面积公式,进而引导学生注意公园里的圆环形的马路面积,花坛外沿,家里环形灯具等等圆环的面积的计算方式都是如此。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会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本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教学体制的限制和升学的压力导致老师和学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将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简单地处理成对解题技巧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而现阶段,社会大环境已经日益表现出能力和品质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导致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成为了当前的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柯如波.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刍议[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8).
  [2]安金红.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2019(5).
  [3]林宗泽.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2018(23):24.
  [4]陈惠萍.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57).
  作者简介:
  韩天英(1980.5-),女,甘肃天祝人,藏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5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