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闻写作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闻写作学》课程教学中,明确划分出实践教学学时。借鉴国内著名大学的教学经验,结合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案例阐释”等教学方式,构建“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关键词:新闻写作 实践教学 项目合作、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在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中,《新闻写作学》强调以报纸为媒介的新闻事实编写训练,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按照传统的模式授课,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案讲解理论知识,有的会举一些新闻报道实例,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无法应用。为了解决此种问题,笔者(以下称“授课教师”)将本课程原来的54总课时进行划分,即理论课时占21学时,实训课时33学时,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中。在观摩了国内一些著名大学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方式后,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套《新闻写作学》“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并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案例阐释”方式,丰富理论知识讲述
  
  从现有新闻写作类教材的编写来看,很多学者的著作基本遵循了一个理念,即在借鉴中国传统写作理论基础上,大力引进西方新闻写作的理念,出现了如刘明华等编写的《新闻写作教程》、艾丰编写的《新闻写作方法论》、张羽编写的《当代新闻写作学》等经典新闻写作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新闻写作理论。但另一方面,由于新闻常新的缘故,这些教材中的举例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陈旧,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讲纯理论内容,或者连这些教材中的例子拿来大讲特将,不仅违背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也听的乏味。所以,在理论教学更新举例的基础上,将“举例”变成“案例”融入理论教学,形成“案例阐释”(见图1)教学方式,就可以改变上述理论教学困局。
  案例教学法是西方众多学科专业早已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以实际教学进度和内容为依据,每日浏览报纸和网络,挑选经典的新闻报道,然后剪贴在PPT上使用。例如在讲到“新闻笔法”这个章节,首先展示新闻案例,提出几个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疑问,然后开始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解答开头提出的疑问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原本学生对知识点非常陌生,经过这样的讲述,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学生在在具体的操作中只要想到知识点,就可以想到案例,只要想到案例,就可以想到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二者变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提高了理论教学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剪报阅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新闻写作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从学生本身的水平、个性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引用的案例,毕竟数量有限,学生还需要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大量的新闻报道实例巩固已学知识,拓展新闻视野。具体做法是规定每个同学在开学初准备一个剪报本,每次课后根据阅读的情况,剪3-5篇左右的新闻报道,贴在剪报本上,并根据课程讲述的相应知识点,自己进行分析,授课教师定期检查,并在实训课上择优点评宣讲(见图2)。
  从近年学生剪报分析的情况来看,到学期末平均每个学生剪报多者达到80多篇,少者也有40多篇。学生在剪报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产品的快乐,也可以感觉到自己知识量在逐渐的增加,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增强,逐步培养学生经常有意识阅读新闻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的说,这项工作可能会占用学生一部分课余时间,但从学生普遍的反应看来,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很多学生直至毕业仍然保留着经常剪报并分析的习惯。
  
  三、引入“项目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在今天的教学理念中,越来越强调学生通过组织团队进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学生不仅需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学会自主实践,逐渐培养创新能力。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同时该教学法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共同解决它,这个时候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在整个《新闻写作学》“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项目合作”居于最为核心的位置,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具体的做法是,根据资源组合的原则,授课教师将学生按照5―6人l组的方式组合起来,任命1人为组长,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在操作过程中,项目小组的任务是两项,一是选择好选题,利用课余时间采访写作新闻,二是在实训课上,组内成员轮流汇报自己写的报道(见图3)。在项目合作方式实施前,授课教师需要清楚的交代项目实施的程序和规则,在实施的过程中,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图3:“项目合作”示意图
  授课教师下达采写任务后,各项目组在组长带领下,展开2―3周的采写,经过修改后,在实训课上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进行分析,每组的汇报控制在10分钟内,然后其他的同学提出疑问或者建议,本组的同学予以回应。依据以往的经验,有时会产生较为激烈的争论,很多道理能够在争论中逐渐明晰,授课教师在最后要进行全面的点评。整个学期下来,每组要做6个左右的采写项目: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进一步锻炼增强其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继承“模拟采访”思路,深化情境写作内涵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有所谓“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新闻采访始终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写作教学不能讲采写过程割裂开来,而应该实现有机联系。另一方面,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各媒体新闻报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集中体现在速度和角度的争夺上。为了使学生能够感知新闻竞争的真实场景,授课教师将新闻采访课中被广泛采用的模拟采访引入新闻写作课堂,并经过适当改造,构建“真实”的新闻写作试验场(见图4),把课堂建立成一个模拟的新闻现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在实际操作中,授课教师只需要将活动时间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例如2006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班委的组织下采用的是“模拟记者招待会”,由学生扮演国家一些部门的“领导”,收集相关政策信息,其他同学进行现场采访。1个小时后采访结束,进入写作状态,在接下

来的40分钟内,学生按照自己关心的角度写出短消息、特写等新闻,教师进行评点,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由于课时限制,此类训练一般整个学期只有一次,且安排在期末:如果说“项目合作”的方式主要在课外进行,学生有比较充裕的采写和修改时间,而“模拟采访”则主要考察学生在规定情境和时限内,快速反应和快速写作的能力,是整个学期新闻学习的一次全面检验。
  
  五、改革“作业评价”内容,建立成果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新闻写作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是最主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如果学生数量较少,教师有比较充裕的作业批改时间,还是具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如果学生数量过多,教师在课余时间不多,布置过多的书面作业,效果就大打折扣。在整个学期中,授课教师本着“量少为精”的原则,总共布置两次书面作业,一次是在开学初,用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在新闻写作方面与媒体中发表出来的报道之间的差距;二是在学期末,用来了解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后,写作水平的变化(见图5)。
  毋庸置疑,书面作业对新闻写作教学效果的检测具有重大意义,其可以“使学生展示课程学习能力,以表明其完成课程的程度和进入下一阶段课程学习的可能。”以2007级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学期初做交的书面作业,除了个别同学写的相对较好外,大多存在如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不当、结构设计模糊、笔法运用错乱等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在期末的书面作业中,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达到住省、市级媒体上发表的教学要求。对书面作业性质的变革不仅使授课教师感受到教学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经过半年的刻苦努力后,自己写作水平所发生的“看得见”的提高,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六、结 语
  
  新闻写作水平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彰显自身专业技能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理论知识的主要出口。因为新闻文体包含了外形式(表层形式)和内形式(深层形式)两个内涵,外形式是新闻报道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内形式则是由一定的语言所负载、蕴含的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模式,两者相互依从并互相转化。因此,重新构建《新闻写作学》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新闻写作的各种结构形式,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新闻与社会的紧密关系。对学生增强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的培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破解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课程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问题。整个体系的良性运行,对培养学生新闻实践能力,适应未来新闻工作环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4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