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性及防护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开篇介绍医疗机构血源性污染的概念,进而介绍医疗机构常见的血源性污染,最后详细描述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感染的各项防护措施(如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预防标准、医疗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要加强防护等)和发生血源性污染后的处理措施(如迅速处理伤口、严格控制对感染者的记录等),使读者对血源性职业感染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医护人员 血源性 职业暴露 危险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3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1-02
  医护人员是发生血源性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 [1],随着我国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增加,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危险也明显上升,因此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进行防护,本文围绕医护人员常见的血源性职业感染展开讨论,并对相关防护措施提出建议。
  1 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
  许多医护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如诊疗、护理、医疗废物回收等)都有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危险,这种情况一般包括:医护人员自身皮肤或粘膜出现破损,又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污染;医护人员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的针头和其他锐利的器物刺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意外被患者咬伤、抓伤等。在医院或医疗机构的工作者如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实习生、进修生、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均属于血源性污染的高危人群 [2]。
  2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多种疾病均可以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病毒性肝炎,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较为常见的传染疾病。乙肝病毒(HBV)是高变异的病毒,可以在慢性持续性感染的过程中发生变异,诱发S区基因发生改变,进而引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部分发生改变,使变异前产生的抗-HBs无法中和变异的HBsAg,最终导致免疫逃逸的发生;艾滋病,该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也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本世纪发现的最为危险的疾病之一,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率均有上升趋势,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性药物。由于血源性感染而患病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我国也公布了存在血液传染艾滋病的事件,因此有效控制血液传染艾滋病是必要的;梅毒,是传染性疾病由苍白密集螺旋体引发,患者早期的皮肤和粘膜破损处有大量的螺旋体,可以进入血液进而通过血液和胎盘传播 [3]。苍白密集螺旋体的体外抵抗力较差,可以体内潜伏3周左右,此阶段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可通过血液传播,被感染者经过1~5个月的潜伏期后可能出现典型的梅毒疹;寄生虫,许多寄生虫也会通过血液传播,如疟疾等热带疾病,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人口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频率增加,血液传染性疟疾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因此各个医疗机构都应该加强对血源的管理 [4]。
  3 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感染的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增大了发生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率,针对这种潜在的危险,医疗机构应该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以杜绝可能发生的感染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具有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有预见性的意识和相应的反应措施,医院要强化对医护人员关于自我防护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良好的职业防护观念;第二,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预防标准,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医院有关规章制度,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要清楚地了解患者血液、体液、废弃针头等均为潜在的传染性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前要戴手套,操作完毕后要立即洗手、消毒。在操作患者血液、体液时还要戴防渗透的口罩和护目镜以避免液体飞溅。如果医护人员有皮炎、伤口等,要避免参与任何血源性传染源,也不可接触仪器设备,在进行侵入性诊疗操作时,要保证光线充足以避免发生针头刺伤事件。在任何操作过程中,废弃的针头和其他锐器要立刻放入特定的垃圾桶并妥善处理;第三,医疗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要加强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日常接触送检血样等物品比较频繁,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护目镜以避免头发或身体其他部位接触污染源。实验室应该保持整洁,工作台要随时进行消毒处理。在采集、接收样本时不可污染容器外部以避免交叉感染 [5]。
  4 血源性感染事件后的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血源性感染事件要采取各项紧急措施以将危害降到最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迅速处理伤口,对伤口进行挤压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根据受伤类型使用流动清水、肥皂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再用碘伏和酒精消毒。对肝炎类感染要在24h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还要进行各项肝病检查,并对潜在的感染者进行血清学跟踪观察;第二,严格控制对感染者的记录、跟踪过程,发生感染事件后医院要有专门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跟踪,当事人要第一时间填写登记表,将个人资料和感染事件记录备案,要将感染事件及时向上级反馈和审批,及时安排当事人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6]。
  5 锐器损伤后的防护
  一旦发生锐器伤害,应保持镇静,切忌焦虑、紧张,也不要惊惶失措,要积极正确的处理。首先,应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综上所述,医源性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是医护人员每日要面对的潜在危险,随着全球范围内各类血源性传染疾病的增加,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几率也日益增加,因此要加强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杜绝可能发生的感染事件,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静.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11(13):21-22
  [2] 朱会英,王艳,沈阿丹,李艳春,韩鹏.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1(13):2933-2935
  [3] 吴晓英,汪道琼.64例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1,31(10):3191-3193
  [4] 卢仲武.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资料分析与防护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6(12):879-881
  [5] 杨娜.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药,2013,46(10):95-96
  [6] 张光慧.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12(11):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502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