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状况,寻求缓解或排除其压力的方法。方法  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4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心理辅导、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提高急诊科护士的适应能力的方法进行适当干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来客观表达急诊科护士身心受压的情况。结果  干预后,急诊科护士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0 vs 33.33%,0 vs 2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急诊科护士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37.73±7.12)分 vs (46.22±6.75)分,(32.04±4.32)分 vs (44.18±6.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中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患者护理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评分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护理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评分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护理管理中应充分重视应对护士的职业压力,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0.063
  文章編号:1006-1959(2019)10-018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status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and to find ways to relieve or eliminate their stress. Methods  A total of 48 nurses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y used rout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 to help nurses reduce and eliminate stress, and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terventio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for 3 months The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SDS),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SAS) and nurse occupational stressor scale were used to objectively expres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stress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0 vs 33.33%, 0 vs 22.9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DS and SAS scores of the nurs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37.73±7.12) points vs (46.22±6.75) points, (32.04±4.32) points vs (44.18±6.39)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work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patient care, manage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source scale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improv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ut for nursing work,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in the scores of workload and time allocation,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management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nurses and take reasonabl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harmonious working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nd and body.   Key words: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Occupational stress;Intervention
  急诊科是各科患者集中的地方,加之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环境嘈杂、护理劳动强度大,护士的工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使护士个体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很大压力,甚至影响护理工作质量[1,2]。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临床护士压力状况,探讨其应对措施,期望能有效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1月~2018年3月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48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护龄2~9年,平均护龄(4.80±1.20)年;其中5年以下25名,5年以上23名;护士32名,护师16名。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我院急诊科工作1年以上,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参与轮班且自愿参加者,入组前未参加过有组织的干预治疗。排除标准:护理管理者及男护士。
  1.3方法
  1.3.1研究工具  ①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各有20个条目,应用1~4级评分方法,标准分≥50分为阳性划界分,统计阳性例数和阳性率[3];②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压力源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包括护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5个方面,采用1~4级评分法,统计均值和单因素百分率[4]。
  1.3.2干预对策  ①常规心理辅导:运用心理激励法、心理暗示法、心理调节等支持性心理护理,渗透心理知识,满足其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每2周干预一次,1 h/次,干预时间为3个月。②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指导急诊科护士进行有计划的工作,巧妙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尽可能减少各种压力的侵袭。当出现负面情绪又无消除时,要帮助她们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的支持。经常组织听音乐、郊游、体育锻炼等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适应能力:对新入急诊手科工作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护理技术,促使其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来处理急诊发生的一切事情。
  1.3.3评估方法  入组时及干预3个月后,研究对象完成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的填写,根据2次测评结果分析干预辅导的效果。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急诊科护士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3.33%(16/48)和22.92%(11/48);干预后,急诊科护士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  干预后,急诊科护士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干预前后压力源调查结果比较  经过干预,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患者护理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评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护理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评分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中,通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来客观表达急诊科护士身心受压的情况。研究发现,急诊科护士普遍存在身心受压的表现。研究对象抑郁发生率为33.33%,焦虑发生率为22.92%。过大的压力和高度的精神紧张,引起急诊科护士身体和心理疾病,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压力源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是急诊科护士最主要的压力源。此外,研究结果也从多方面初步说明了干预的效果。经过干预,研究对象的抑郁发生率、焦虑发生率下降,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改善明显。
  3.1正确识别急诊科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源  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职业压力源属于社会性压力源,是最广泛存在的压力源,是造成心理应激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重要应激源[5]。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工作业绩,但持续高压可使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大量消耗机体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研究表明,多数人面对职业压力时出现身心紧张性反应,如果这种反应过分强烈或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则可产生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或出现其他病理征象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心身疾病[6]。
  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环境嘈杂、护理劳动强度大,护士的工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7]。日复一日简单重复、机械式的工作很容易使护士产生厌倦和疲惫感,另一方面,人际压力越大,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就越紧张,难以获得积极支持与反馈,积累负面情绪[8]。持续的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3.2正确应对急诊科护士工作中的压力  由于急诊救护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产生的压力是无可避免的,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压力来源及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和缓解这些压力给护理人员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
  3.2.1构建医院管理支持系统,缓解职业疲劳  护士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关心护士的生活,为护士减轻心理压力[9];运用“人性化管理”科学合理地排班,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10]。护理管理者可定期对护士开展压力与应对知识的培训,面对压力事件,正确疏通、引导护士进行自我调节,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减轻护士的不良反应,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11]。   3.2.2 提高抗压能力,缓解职业疲劳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工作中出现失误时积极面对,及时补救,将损失降到最小;学会自我调节,排解不良情绪;不苛求自己和他人,真诚对待身边的同事;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让家成为支持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来源。
  4 总结
  护理人员应当提高自身抵抗压力的能力,合理克服工作中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以更好地适应压力和进行高效的工作。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的压力管理能力,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维护其身心健康;更能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璐,张静,王艳辉.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2):336.
  [2]李儒兰,林美好,陈宵妺,等.浅谈急诊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1):181.
  [3]黄俊,胡成,傅保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后负性情绪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6(10):1735-1738.
  [4]汪麗萍,周梁,李晶,等.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及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24(1):77-80.
  [5]罗旭英.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J].黑龙江医学,2013,37(5):364-366.
  [6]张艳丽,孔晓云.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2,25(5):36-37.
  [7]欧阳鞠薇,冯芸.急诊室护士执业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5):76-77.
  [8]金彩香,潘园.护士群体工作压力与躯体化症状、工作倦怠的关系:工作压力类型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7):2143-2146.
  [9]区秀凤.急诊科护士长干预下对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178-179.
  [10]夏婷玉,庄敏,虞静华,等.急诊手术室护理人员疲劳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4,14(2):5-7.
  [11]张伟,陈永惠,耿丽娟.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4):1041-1044.
  收稿日期:2018-8-26;修回日期:2018-11-5
  编辑/王海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