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产业结构预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的同时,其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文章利用成分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GM(1,1)方法构建了结构预测模型,选取了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2008—2017年的技术领域产业结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园区经济产业结构走势特点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产业结构;预测
  [DOI]10.13939/j.cnki.zgsc.2019.07.063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中关村示范区作为最早的一批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其发展速度更是让人瞩目。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门类涉及大部分国民经济行业,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十一个技术领域:电子与信息、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核应用、环保、生物工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其他领域。2017年,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总收入达53025.8亿元,其中,电子与信息领域总收入21662.3亿元,占比40.9%,海洋工程领域总收入23.9亿元,占比0.04%,航空航天领域总收入961.6亿元,占比1.8%,核应用领域总收入86.4亿元,占比0.2%,环保领域总收入1498.2亿元,占比2.8%,生物工程领域总收入2092.3亿元,占比3.9%,先进制造领域总收入7396.1亿元,占比13.9%,现代农业领域总收入322.2亿元,占比0.6%,新材料领域总收入3475.4億元,占比6.6%,新能源领域总收入5481.9亿元,占比10.3%,其他领域总收入10025.7亿元,占比18.9%。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及各技术领域总产值明显增加的同时,其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结构预测方法已被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1-5],文章选取了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2008—2017年的各技术领域总收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成分数据处理方法[6]及灰色预测GM(1,1)方法[7-9]建立了结构预测模型,对中关村园区经济产业结构走势特点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及预测。
  2 园区产业结构预测分析
  根据2008—2017年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各技术领域总收入及其占比得到园区产业结构数据,首先利用园区产业结构数据构建其成分数据模型。成分数据进行直角坐标系到球面坐标系转换后得到的转角数值。
  根据得到的转角数值,通过Matlab编程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进行分析,在模拟序列基础上进一步对2018—2025年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技术领域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最终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受统计数据的限制,对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从模拟结果的误差来看,预测结果基本可以反映出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技术领域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
  3 结 论
  文章以成分数据为基础建立的GM(1,1)结构预测模型在对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经济产业结构预测中的精度整体较高,对园区经济产业结构预测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模型预测了2018—2025年产业结构数据,预测结果对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产业结构及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预警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健,李彬,王佳迪.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预测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7(1):106-112.
  [2]王彪.基于逐步回归的人口结构预测模型[J].中国高新区,2018(8):32.
  [3]田帆.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总量及结构预测[J].全球化,2017(10):93-107.
  [4]王颜萍,郭瑞军.烟台市旅游客运需求结构预测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7(2):58-63.
  [5]范德成,娄娟.基于成分数据法的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5(19):118-121.
  [6]胡玉琴,薛留根.中国产业结构整体同构化趋势研究——基于成分数据统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8):32-38.
  [7]孙幸荣,张春.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23):104-106.
  [8]田梓辰,刘淼.基于改进灰色GM(1,1)模型的GDP预测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8(11):83-85.
  [9]丁松,党耀国,徐宁,等.非等间距GM(1,1)模型性质及优化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6):1575-15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57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