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微企业金融生态评价及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文章基于湖北省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借鉴学者研究成果并加以改进,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对外开发、政府服务、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等六维度构建以小微企业为中心的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及代表性地市州进行实证评价和差异对比,最后从经济均衡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消除金融排斥、转换政府职能、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等层面提出优化小微企业金融生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微企业;区域金融生态;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08-0065-03
  一、区域金融生态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一)概念界定
  国外有关金融生态研究源于1960年Shaw & Mckinnon的金融發展理论,该理论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认为金融发展应遵循自身内在规律,政府不应过度干预;随后的金融结构理论认为一切金融发展最终表现为金融结构的变化,该理论促成了金融生态系统观的形成,也为金融生态理论提供了研究范式。国内金融生态概念最早由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提出,其内涵为金融组织内部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在长期分工合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过程(徐诺金,2005)。
  (二)区域金融生态体系的构成要素
  1.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体系中最能动的要素,主要由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和金融市场监管调控者组成,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企业、个人、政府及金融中介机构等。
  2.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主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总和,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水平、金融部门独立性、地方政府服务、法制环境、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企业诚信及社会保障程度等九大类(李扬等,2007)。其中,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政府行为、社会保障等是物质硬环境,信用法制环境是非物质软环境。前者主要决定金融生态主体发展空间、规模结构以及可持续性,后者主要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序性、合理性、安全性。
  3.两者关系。金融生态环境要素会直接影响到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特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改进现存制度结构中的缺陷,对金融主体产生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抑制和降低机会主义行为,进而有效规避金融风险、降低金融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生态主体在上述要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下,不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换,推动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二、湖北省小微企业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生态及竞争力比较有影响力的指标体系有两个,一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李扬课题组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上述研究成果,考虑到目前绝大多数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基于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湖北省的经济金融基础,本课题构建出小微企业融资视角的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维度层(一级指标)设置区域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程度、区域金融发展、地方政府服务、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等六大模块,根据各模块具体目标(二级指标)进一步筛选三级指标,除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可得性及可量化原则外,还必须体现各金融生态要素与小微企业融资的关系。如经济结构中的小微企业对经济贡献度,金融发展中考虑金融资源对小微企业的配置比例(对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及增长率、中小创新三板公司规模),法制环境中的小微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率、信用环境中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等,最终形成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小微企业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详见下页表1。
  三、湖北全省及代表性地市州小微企业金融生态的综合评价及对比
  (一)样本地市州的选择和研究时间跨度的确定
  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根据历年来湖北省各地市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除对湖北省小微企业整体金融生态进行评价外,另随机选择武汉、恩施、黄石、天门、宜昌、襄阳、仙桃等七个市州进行对比分析。选择2012—2016年五年时间跨度,以五年均值作为湖北省及代表性城市的金融生态评价指标数值进行排序。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北省及各地市州统计年鉴、金融运行报告、统计局、人民银行分行(中心支行)、财政局、银监(分)局、证监局等政府门户网站,部分数据通过社会调查获取。采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处理,采用SPSS 18.0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检验及主成分分析。
  (二)小微企业金融生态的综合评价过程
  1.信度效度检验及主成分分析。为检验上述37个三级指标作为评价小微企业金融生态六个维度的代表性,本文对三级指标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为避免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也为了减少三级指标个数便于数据处理,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少量综合指标来表征原始指标的信息。以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作为提取主成分的标准,以Cronbach’s α系数表示信度大小,以KMO和方差累积贡献率两个指标作为效度测评指标。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六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6以上,说明三级指标间的内在一致性较强,可以作为小微企业金融生态评价六个维度的代表性指标;绝大多数KMO指标在0.7以上,说明各指标之间的共线性和重合性较强,适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各维度提取主成分1—2个、方差累积贡献率多在90%以上,说明提取的主成分较好地表征了原指标体系的信息,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2.评价结果及暴露的问题。借助SPSS 18.0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湖北全省及七个地区小微企业金融生态评价指标得分并进行十进制转换,具体评价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武汉市各维度评价排名均位列第一,综合得分在8分以上,属于成熟型金融生态;宜昌、黄石、襄阳各维度排名交错位于2至4位,综合得分在6至7分之间,居于第二梯队,属于发展型金融生态;天门、仙桃和恩施各维度排名交错位于5至7位,综合得分在5至6分之间,居于第三梯度,属于成长型金融生态,与武汉市尚有较大差距。湖北省总体得分为5.933,属于成长型金融生态。
  结合二三级指标得分深入分析,除武汉市各项指标遥遥领先外,湖北省及样本地区小微企业金融生态还存在如下问题: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均GDP及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普遍偏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金融资源匮乏和浪费并存,半数以上地市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4%,远低于8.4%的全国平均水平。武漢市商业银行存贷比例高于90%,但有三个样本地市州低于60%,最低的不到30% ,造成金融资源的闲置浪费;地方政府财力和服务职能尚待加强。全省及半数样本地市州的财政自给率不到50%,最低的只有22%,大部分财政支出依靠转移支付,造成较大的财政信用风险,同时行政事业费占GDP比重普遍偏高,说明政府财政资源紧张与公共服务运行效率较低并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比重偏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长乏力;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公司规模较小;法制和信用环境亟待改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大都在2.5%以上,高于全国银行业总体不良贷款率近1个百分点。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湖北省小微企业金融生态总体尚不够成熟和完善,存在较大的改善和优化空间;第二,湖北省小微企业金融生态在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服务等各维度均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武汉市遥遥领先,与第三梯队差距明显,不利于小微企业金融生态的全省范围内整体持续优化。
  (二)优化湖北省小微企业金融生态的对策建议
  1.促进省域经济平稳均衡发展。由于湖北省经济总量有限及武汉对周边资源的虹吸效应,导致省内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金融业的均衡发展和金融生态的完善。今后应以“武汉1+8城市圈”、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擎,依托区位和科教优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流入;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区域协调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武汉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以武汉为龙头加快技术创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农业大省逐步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大省转型,促进省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为金融业发展和金融生态完善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2.秉持普惠金融理念,加快金融供给侧改革,改进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环境。一是完善银行信贷市场。通过金融税收等政策制定,引导东部地区、外资及民营银行到地市州设立分支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信贷资源。针对部分地市存贷比过低及小微贷比例较低并存的现状,应秉持普惠金融理念,破除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排斥,切实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提高金融资源利用度,形成小微贷增长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武汉新三板交易市场为基础,引导更多的高科技、节能环保类小微企业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摆脱对银行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三是合理引导和严格监管并举,发挥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小微企业贷款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创新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在保障金融安全前提下适度发展小额信贷公司、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市场主体;改进和优化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自主权、降低融资债券发行门槛、扩大融资产品发行规模。
  3.转换政府职能,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法制环境。一是加快经济金融发展,提高地方财政实力和财政资金自给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运行效率,实现有限财政资金的最佳配置;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尊重市场规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保持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加快制定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法规规章,完善区域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提高经济运行和发展质量,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政策法制环境。
  4.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完善金融生态信用环境。调研数据表明,信用缺失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制约因素,样本地区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普遍高于大中企业不良贷款率,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排斥和惜贷的主要原因。为此,一是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公司治理、会计核算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内部金融生态;二是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主体间协调,加快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建设,分散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风险,提升其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地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并与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接,逐步扩容形成全覆盖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对违约企业加大惩戒力度,通过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优化小微企业金融生态信用环境。Z
  【主要参考文献】
  李文新,郭露.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小企业融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02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