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徽和县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特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是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农户的采纳行为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影响了推广效果。文章利用安徽和县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农户个人禀赋、环保认知、技术认知和采纳特征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新技术宣传力度和制定合理的激励和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采纳;农户行为
   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概念,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环境友好型技术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特征对有关部门针对性地制定技术推广政策有重大意义。而所谓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弱农业生产负外部性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一、和县环境友好技术推广背景与使用概况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文件指出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安徽省和县农委及有关部门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主要目标,多年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截至2017年底,和县耕地面积达到62.4万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蔬菜、棉花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127.5万亩。并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加之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中等偏发生,和县2017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41.4%,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49.4%,实现了农药使用的零增长。
   为深入了解和县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特征,本研究在安徽省和县随机选取三个农业大镇(乌江镇、历阳镇、西埠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5-10个村落作为调研地区。调查对象选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有施用农药化肥经验且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分散农户,并进行一对一访谈答卷。本次共调查161位农户,收回有效问卷159份。
   二、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特征分析
   (一)农户个人禀赋特征
   从年龄上看,50岁及以上的户数占总体的69.2%;从受教育程度上,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仅29.6%,可见和县存在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低教育水平,对农户使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带来阻碍;从家庭种植面积上看,10至14.99亩约占20%,15亩以上约37.7%,说明目前农业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可能会提高新生产技术的采纳。
   (二)农户环保认知特征
   1. 农户对周围环境变化的评价。调研的农户中有64.1%认为近五年来周围环境改善,尤其在厕所整改、垃圾治理方面成效显著;而认为环境恶化的农户约占总体的26.5%,剩余8.8%的农户表示对此不关心。这说明该地区近90%的农户能够较为明显的感知环境的变化情况,总体认为环境已逐渐改善。
   2. 农户的环保意识。在159份样本中,环保意识较强的农户比率高达56.6%。表明现阶段农户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可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认知特征
   1. 农技信息了解渠道。通过访谈发现农户获取农业技术相关信息主要通过三种渠道:①村委会定期宣传和培训;②左邻右舍及种粮大户的示范交流;③购买农药化肥时通过商家营销获取相关技术信息。极少数农户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及其他途径获取。
   2. 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和相关推广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县主要推广的环境友好型技术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有机肥替代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在调研的159位农户中,了解这些新技术并参与过相关培训的仅有79户,其中有50户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另外,对相关技术推广政策有一定了解的农户多达104位,其中有66户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可见大多数农户对相关技术推广政策相对了解,而对技术本身的了解程度不足,但种植大户对两者的了解程度都相对较高。
   (四)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特征
   1. 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看好并支持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农户占比高达57.2%,而不看好的农户仅占总量的27%,剩余25.8%的农户持观望态度。
   家庭種植规模小而新技术使用成本高是农户不愿意采纳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多数农户不了解新技术且受年龄和体能限制,有心无力。表示只相信老农经验的共有82位农户,但仅有12户是因为试用新技术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效果而放弃使用的。这说明土地规模小、老龄化状态和经验论是阻碍新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
   2. 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实际采纳情况。在159份总体样本中,正在使用新技术的农户只有44%,可见整体使用率偏低。其中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使用其他技术的农户数量最低。
   3. 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效果。70位正在使用新技术的农户中,仅有4户表示未发现明显变化,大多数农户表示大量使用后尽管产量没有大幅度提高但成本显著降低,有明显收益。可见农户使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后整体效果相对较好。
   三、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本研究表明,和县农户普遍呈现老龄化和低教育水平,非农就业率高,这对于农村发展极为不利。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应侧重于加强对新技术新理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培训新型经营方式,促进传统耕作理念的转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利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加强土地流转,还能为农村吸引和储蓄青壮年劳动力。其次,政府应充分发挥农技部门在技术推广方面的带动作用,利用好涉农组织在技术引入和推广应用方面的桥梁作用,为农户提供直接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必要时对农户进行一对一指导,采取政府提供技术帮助和农户互助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技术学习难度,提高技术采纳意愿。    2.拓宽农技信息流通渠道,加强新技术宣传力度。由于研究区域内农户的社会资源丰富度和新技术了解程度较低,因此政府部门在新技术推广时,应充分发挥农民社会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使更多农民能够主动通过社会网络交流和获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新技术信息,进而促进新技术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和扩散。可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包村联户、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扶贫等来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同时可构建农户面向农资供销商和相关部门的需求表达和反馈平台,从而将需求按各主体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配来使得农户获得丰富度更高、针对性更强的服务。
   3. 加速土地流转,制定合理的激励和扶持政策。本研究表明具有一定土地规模的农户是新技术采纳和扩散的主体,因此政府应鼓励农户开展合作式或农场式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生产。由于農户重视短期效益,因此要以降低农户收益不确定性为目标,政策制定应根据不同规模的农户有所区分: 对于大农户尤其是粮食种植大户,应强化农业保险的功能,政府补贴为辅; 而对于小规模的种植户,理应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漏出、降低农户的成本为目标,例如实行年终考评奖励制度、降低相关技术设备价格、提供专人技术指导等,促使规模户积极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利国.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研究——基于江西省278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06).
   [2]王学婷,何可,张俊飚,童庆蒙,程文能.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异质性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06).
   [3]冯晓龙,霍学喜.社会网络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激励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4]王世尧,金媛,韩会平.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决策的经济分析——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再考察[J].农业技术经济,2017(0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PITP)/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安徽省和县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项目编号:201810298076Y。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6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