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股票市场崩溃的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利用股市泡沫膨胀风险价值,以实现反周期风险度量。Var的膨胀产生了一个介于最小损失和最大损失之间的预期损失,并且覆盖了超过Var模型的极端收益。此外,对泡沫与已实现波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发现已实现波动率对泡沫的影响显著,且随着已实现波动率周期的延长而增大。因此,有人认为,较长时间的实现波动对泡沫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而泡沫的形成反过来又增加了股市崩盘的风险。
  [关键词]崩溃 市场泡沫Var 看跌
  一、泡沫的定义
  历史见证了不同资产类别泡沫的盛衰。荷兰郁金香泡沫(1634-1637)是第一个已知的泡沫例子。股价泡沫的早期例子是英国的南海泡沫(1720年)和密西西比泡沫(1719-1720年)。此后,许多国家都观察到了进一步的泡沫,但1929年10月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经历的最具破坏性的崩盘,被称为“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最近股市泡沫的另一个例子是互联网泡沫,始于1995年左右,2000年3月以后逐渐缩小。2008 - 2009年的金融危机表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以导致世界各地股市的严重下跌,导致金融机构破产,并带来严重的系统性后果(Scherbina,2013)。一般来说,泡沫指的是由于股东认为资产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资产的市场价格与基本面因素决定的基本价格存在显著偏差的情况。
  定义泡沫金德尔伯格(1987)将泡沫定义为资产价格的急剧上涨,最初的上涨会导致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以及试图创造交易利润的新投资者进入市场。Shiller(2015)在他的书中给出了泡沫的定义,这是社会心理学原理与不完善的新闻媒体和信息渠道相结合的结果。Shiller(2015)强调情绪在投资者之间的传染,这一定义的核心是新闻和信息媒体的性质。在Wong(2011,2013)的框架中,Var膨胀中使用的泡沫是价格偏离基准水平。因此,当价格偏离基准时,泡沫会变得更大,这意味着更高的崩盘风险。如果泡沫是正面的,它将被用来做多,如果是负面的,它将被用来做空。Wong(2013)认为移动平均线不适合作为崩盘时期的基准。BuVar可能会鼓励投资者在股市崩盘时买人多头,尽管它应该惩罚多头。
  二、泡沫的度量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关注这种价格偏差,并开发了四种模型来理解泡沫形成的先决条件。这些模型强加了不同的假设和经验检验,但不能解释泡沫的开始。第一种模型假设投资者的信息相同,而第二种模型假设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泡沫的存在不需要常识。也就是说,前两组基于比率期望范式,但他们的假设不同。第三种是非理性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第四种则认为投资者的信念是异质的,他们一致认为投资者对基本资产价值的看法不一致,这可能是心理偏见的结果。
  此外,尽管观察到泡沫似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但实际上,它们在大多数模型中都会破裂(Brunnermeier, 2008)。Brunnermeier和Oehmke(2013)指出,泡沫是由以触发事件开始的崩盘尾随而来的,因此在衡量风险时纳入泡沫是合理的。最常用的风险度量Var是具有一定机会的最小损失,它没有考虑资产价格的信息内容,因此是对称的。此外,最大损失尚不清楚。继Wong(2011,2013)之后,本文采用了所谓的泡沫Var方法,使预期损失依赖于价格水平,特别是市场周期函数,使预期损失介于Var(最小损失)和最大损失之间。利用基于泡沫大小的响应函数对Var进行通胀,实现了一种反周期的度量,被认为是为金融机构创造了一种反周期的资本缓冲。也就是说,泡沫越高。价格偏离越高,崩盘的风险就越高,这反映在通货膨胀的尾部风险指标上。有必要指出的是,泡沫被定义为违背价格走势的价格上涨,不能被归类为噪音。因此,泡沫是指资产价格偏离某个基准,即Wong(2013)之后的某个替代性历史价格的长期自适应移动平均。
  三、泡沫与股市危机关系的实证结果
  泡沫破裂可能给人一种泡沫突然结束的印象,但没有注意到随后这些繁荣的通货再膨胀(Shiller,2015)。自适应移动平均年龄符合这样一个标准:在长期增长期间,投资不会受到泡沫的惩罚。由于适应性的接纳,泡沫会因为可持续增长趋势而下降,而不会在崩盘时变为负值。相反,由于起始价格的下降,基准点的跌幅相同。泡沫在崩盘期间持续存在,因此,制裁在崩盘期间以及泡沫出现期间持续时间很长。当危机发生,看跌泡沫出现时,通货膨胀器变为负值(Wong,2013)。除了这些特性,泡沫还与市场周期同步运动,从而导致其反周期性。因此,BuVar跟随市场波动,经常引领崩盘或反弹(Wong,2011)。
  2009年初的阴影区域显示的是金融危机的顶峰,雷曼兄弟的破产以及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当股票市场超卖时,所采用的AR方法不仅能探测到正泡沫,还能探测到负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泡沫逐渐缩小,而另一些泡沫突然结束,随之而来的是股价的严重下跌。总的来说,泡沫先于股价的大幅下跌。
  有趣的是,一旦爆炸行为发生,AR系数就会迅速上升。也就是说,系数在周期的前半部分达到顶峰,然后下降,直到泡沫结束。结论是,投资者对市场状况反应迅速,并能很快跟上市场趋势。也就是说,一旦泡沫開始,投资者就会毫不犹豫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因此,当市场上涨时,他们决定立即买入推动AR系数上涨的股票。一旦他们购买了他们感兴趣的股票,AR系数开始下降,因为更少的投资者愿意购买更多的股票。Scherbina(2013)为这一观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交易量在生命周期的早期泡沫阶段较低,在中期泡沫阶段激增,因为广泛的市场参与者注意到过去的价格上涨,并从事投机交易。其结果是,对这种资产的需求很高,而这种需求通过这种资产的供应增加而减少,从而导致新资本流入下降。其结果是泡沫增长率下降,交易量可能也会下降。当投资者在后期意识到资产被高估时,他们抛售资产,泡沫开始缩小。因此,Scherbina(2013)注意到交易量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是关于泡沫阶段的信息。根据这些结果,本文认为AR系数提供了有关泡沫行为和泡沫周期阶段的有用信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