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习共同体具有促进知识共享与建构的本质属性和内在价值,即通过为学习者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多元知识的共享与融合,缄默知识的共享与创生以及基于协商的问题解决方式等,达到学习者对已有问题的解决以及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和创生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知识共享与建构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
  共同体(community)是一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裴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在1881年的社会学名著《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提出——学习共同体是基于人们共同的血缘、相近的地域、本能的意愿、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精神建立起来的,具有自然性,有別于以理性联接的、契约的社会。在此之后,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共同体的内涵进行理解和界定,包括将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合作小组、社区等进行比较分析,但都摆脱不了时代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和社会网络的结构,原始意义上的共同体的内涵和特征已经发生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共同体的本质特征从本体性的共同理解转变为经过协商的“共识”,更加强调共同体成员在一定认知、情感支撑基础上的平等对话与社会协商,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建构,而不仅仅是因为相同或相似的兴趣、观点、习惯简单的聚集在一起,突出了认知理性的层面。其次,从共同体的结构看,现代意义上的共同体具有以下特征:共同体的成员趋于异质性,共同体成员隶属于多个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成员的地域特征脱离同一性。再次,从时代特征来看,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共同体方兴未艾。学习共同体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人们对知识的社会建构意义和学习的社会性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形成的,除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共同体的一般特征外,还突显出其实现知识共享与建构的意义。
  二、学习共同体对知识共享与建构的价值
  (一)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学习共同体包含在社会网络之中,个体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即是以其个人为节点构成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部分。社会网络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研究表明,情感联系少、低水平互惠、集权以及缺乏信任、支持和尊重的合作团体或组织,不利于其成员对新知识的习得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习共同体可以将相对独立的个体基于共同的目标、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密切合作的关系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促使资源在个体、团体之间交换与共享,为学习者之间进行顺畅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二)“多元个体”促成多元知识的共享与融合
  随着个性化学习和多元文化认同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多元个体”组成的。“多元个体”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共同体成员具有异质性特点,如年龄、职业、身份地位、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学习方式、研究领域、信仰、民族、国籍等可能不同;其次,个体本身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多元文化结合体,文化框架转换模型(cultural frame switch,CFS)研究认为,个体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文化建构网络,即使其中包含了冲突性观念。而多元化的成员往往在工作经验、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思维方式、兴趣点、做事风格等有较大差异,使得“多元个体”构成的团体更具理解力、认知力和创造力。如此,学习共同体的“多元个体”携带多元的“知识调料”,以更具多样性的活动方式、交流方法和身份认同汇聚成共享与融合的。文化火锅”,享受多元知识共享与融合的集体盛宴。
  (三)实践共同体促成缄默知识的学习与共享
  基于对知识和学习的社会学分析视角,学习具有实践的本质特点,实践共同体可以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分析原型。我国学者易红郡认为,默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它指导甚至决定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缄默知识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缄默知识与个体的特殊身份相联系,具有主体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因此,缄默知识的共享、建构与创生要在一定的问题情境和实践操作条件下进行,类似于学徒制当中的文化传承。缄默知识的实践习得本质启示我们,试图通过外显的方式分享缄默知识具有内在的逻辑缺陷,参与到实践共同体中进行缄默知识的建构与创生更加可靠。同时,“从注重显性知识的创新转向注重隐性知识的创新成为当今知识创新模式变革的一个重要转向”。
  (四)基于协商的问题解决方式是知识共享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成员沟通交流与组织学习是影响团体的知识建构与创新的重要因素,情感、知识、思想交流沟通顺达,成员关系融洽,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协同合作的团体更能实现知识的无障碍分享以及取得知识创新的成功。在学习共同体中,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共同体成员在认知、情感等多方面努力,在多种交往行动中达成。在这一过程中,共同体成员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和对话,并结合自己的身份特点获取、判断、处理各种信息,经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和创新,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学习共同体为个体回归到作为主体的学习者的身份,进而为学习者基于良性的、生态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和多元认同等提供支持,帮助个体建构具有个性化的专业身份。良好的教师合作或教师共同体能够通过促进人际交往、实践参与、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革实践能力和对学生(或幼儿)学习的良性影响力,增强教师实践发展的内发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