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途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今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客观因素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对教学思想的创新不够重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相对欠缺。在此基础上,立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如何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84
  数学是一门集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学科,数学知识可以直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许多数学知识还可以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推行新课改的有力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剂良方。
  1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相对城市小学较为匮乏;二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较为保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三是课堂教学氛围较为严肃,缺乏有趣味性的实践教学;四是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对枯燥无味的事物易产生厌烦心理,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五是农村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對学生日常学习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
  其原因根本在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弊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完全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学生难以将课堂上学习的抽象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不仅难以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加之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整体数学素质的巨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因此,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尤为重要。
  2 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2.1 模拟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境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熟悉的日常生活背景出发,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亲身体验生活中的问题,吸引学生更接近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农村大集上会出售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农用品等,是农村人购物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和快递行业的兴起,赶集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商贩为吸引顾客就会采取各类促销优惠,那么面对众多的优惠措施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例如,对于同一件衣服,一些商贩提供8折优惠,而一些商贩采取满100元加100元可以再送一件。试问,哪种促销活动更实惠?
  面对这道问题,学生就可以用百分数来解答。学生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对于第二种促销方式根据价格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当一件衣服价格小于或等于100元时,不优惠。其次,当一件衣服的价格大于100元时,假设最高为500元,那么可以计算出这种促销方式的实际折扣是在60%~100%,并且单价越高,优惠力度越大。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当一件衣服价格为166元时折扣是80.12%,当价格为167元时折扣为79.94%。最后,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如果衣服的单价小于167元,使用打八折优惠更划算,如果单价大于或等于167元,则使用满100加100元可以再送一件的方式更划算。通过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学生学会了在买东西时要“货比三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在课堂上创造这种高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对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尤为重要,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课堂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2 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合作与讨论是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了比例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了这样的合作讨论活动:
  “为了庆祝今年村里大丰收,村委会决定举办一台庆祝晚会,购买了一批鼓掌器和荧光棒。但在买回来之后,村长却不知如何分配。大家可以帮助村长设计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吗?”
  这时,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先对鼓掌器进行分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首先确定村长购买鼓掌器的数量,假设买回来200个,那么可以给4个村民小组进行平均分配,每个小组分得50个。但是,每个村民小组的人数不可能完全相同,那么平均分配的话就不够合理,那么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通过思考就会明白:需要用到刚刚学过的比例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村里共有多少人,每一个村小组分别有多少人,计算出每个村小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再用鼓掌器的总数乘以这个比例就可以计算出每一个小组应该分得的鼓掌器,这样的分配方式就比较公平合理。然后举一反三,学生就会明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计算出荧光棒的分配方式。
  通过这个讨论活动的开展,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思考解决方案,从而巩固知识、加深记忆。
  2.3 开展实践活动,抽象问题直观化
  实践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例如我们在学习亩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到田地里实际丈量,上课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就会得出关于平方米和亩之间关系的一致结果。此时我们可以再追加其它问题,例如假设每一亩地有7根垄地,每一根垄地宽30CM,每一垄沟宽40CM,那么一亩地的长度是多少?这时学生在计算时不仅需要用到亩和平方米的转换,还要注意一亩地的宽度是7根垄地和6根垄沟的宽度,最终计算出宽度确定时每亩土地的长度。   此外,在学习几何图形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例如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但不再需要的圆柱体,在学习时使学生将圆柱体展开成矩形,则圆柱体底面圆周长展开成了长方形的长边,因此圆柱体的侧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同,这样学生便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理解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弥补农村数学教学资源不足、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开展实践教学中必须注意:一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为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提供助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制约,部分实践活动由单个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完成,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三是要注意实践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实践最终要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为日常教学提供佐证;四是要适时鼓励,对于学生的不合理的想法做法要科学引导,对于学生取得的小成功要及时表扬,从而树立起学生对于实践学习的自信心,为今后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4 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外界事物进行认识、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使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不仅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更能从小培养其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同时,热爱自然也符合小学生的成长心理,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开展生活化教学。例如,在学习不定方程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设计问题情境:为奖励本班在期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准备在暑假组织一次外出游玩,但需要学生统一准备所带物品,已知每10人需要1口锅,每2人需要1把伞,每人需要1副碗筷,其他物品由教师统一准备,每位同学只需要分别带一样东西,其中带锅的同学只需要带1口,试问其余的同学如何分配才能保证所带物品满足全班同学使用?
  这个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能够实现外出游玩的目标,学生就会进行思考。首先需要确定班级人数,假设全班共60人,则需要6口锅、30把伞、60副碗筷,现需要有6人带锅,那么剩余的54人该如何分配才能保证30把伞和60副碗筷呢?这时就需要用到不定方程和约数,最终学生通过枚举可以发现,不定方程的解可能有多个。因此,学生通过本题的思考和解答掌握了不定方程的特性和解法。
  这种利用学生心理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取得飞跃。
  2.5 实现“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整合
  “日常数学”是学生学习“学校数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学校数学”是对“日常数学”进一步巩固、重组、扩展和组织的过程。两者的整合过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但是,为了实现学生“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合理整合,则需要辩证的分析处理。如果学生的“日常数学”是正确的,教师应适当创造生活情境,帮助学生顺利地整合“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但学生在抽象概念的心理表征上存在直观形象性,因此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日常数学”中对某一概念的直观形象与“学校数学”出现偏差,这时“日常数学”就会对学生掌握正确知识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当学生学习“直线”的概念时,经常会将“直的线”和“线段”的内容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直线”,便会理所当然的将日常生活中“直的线”和“线段”当作“直线”。但是,生活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直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所谓“直线”其实都是“线段”或“射线”。此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重新审视其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日常数学”的局限性,进而通过“学校数学”的学习,让自己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重组和扩展“日常数学”,正确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整合沟通,及时将“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过渡,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意将“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必要的回归,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农村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发现和利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使用数学,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将“日常数学”和“学校数学”相结合来学习数学,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文明.对如何促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4):86-87.
  [2] 胡景堂,劉宁宁.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现状与方式探索[J].学周刊,2018,(10):51-52.
  [3] 罗堂明.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7,(2):177.
  [4] 潘伯道.如何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学实践,2017,(3):2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1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