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地勘事业单位经济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地勘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尤为重要,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关乎人民的幸福。新常态下,必须破解事企混合运行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弱化同质化竞争;优化人才结构,破解“产能过剩”困局;突出重点项目,瓦解“打工经济”,共享新旧动能转换成果,才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地勘事业单位经济活力,为地勘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关键词]事业单位 新旧动能转换 经济活力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新旧动能转换引起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特别是地勘事业单位基本职责是负责国家紧缺的大宗金属矿产及能源矿产勘查,是国民经济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地勘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关乎人民的幸福。
  一、地勘事业单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地勘事业单位的事企混合运行,致使核心竞争趋弱
  多年来,地勘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其实质是戴着事业的帽子走企业路子。这种事企混合运行的经营方式致使事企产权不明、市场主体不清的同时,也造成了地勘事业单位人员交叉、激励约束机制发生冲突、地勘企业发展空间狭窄、核心竞争力减弱等问题[1]。
  (二)地勘事业单位的产业结构类同,同质化竞争激烈
  地勘队伍格局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一省数队”“多队并存”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并且各地勘单位具有基本相同专业,勘探队伍结构、产业基本相近,职能大体类同,发展方式也趋于同类,同质化竞争相当明显。
  (三)地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增长过快,造成产能严重过剩
  进入21世纪,由于地质勘查投入猛增,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也随之激增,据统计,占到在职人员的一半以上,地勘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四)地勘事业单位的“打工经济”特征明显,经济成果难以体现,地勘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生产人员技能及勘查技术手段都比较单一,而且许多单位既无矿权又无资金,只能靠“打工”维持单位的生产和经济发展[2]。
  二、正确分析问题,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激发地勘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力
  (一)充分认识新旧动能转换对于地勘事业单位的重大意义
  第一,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地勘事业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常态下,地勘事业单位将面临着市场与要素的双重约束。要想推动地勘事业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不断提升旧动能、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3]。
  第二,新旧动能转换,是提升地勘事业单位创新能力的重大机遇。地勘事业单位的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为地勘事业单位充分挖掘创新资源,加快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努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新旧动能转换,是破解产能过剩的强劲动力。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还很缓慢,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新的接续和替代產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
  (二)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激发地勘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力
  1.破解事企混合运行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一,在管理模式上要打破事企混合运行。按照事企职能分开、资产分开、资质分开、人员分开的原则,地勘单位必须将经营性活动或所属企业从地勘单位中剥离出来,实现事企分离。
  第二,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严格划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边界,准确把握事业职能与企业职能。
  第三,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分开。依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地勘事业单位维持正常运转和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能够满足的前提下,在全面清查和界定现有资产的基础上将经营性资产全部作为初始资本金划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4]。例如,山东省煤田局将所属企业及资产、人员从地勘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成立“山东泰山地勘集团”。
  2.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弱化同质化竞争
  第一,利用煤炭压减产能的倒逼机制,加快转、调、升的步伐。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将以煤炭勘探为主转到非煤勘探特别是新能源勘探开发上;从施工型调到科技型上来,积极实施“科技立局”和“人才强局”战略,提升发展质量。
  第二,明确产业方向调整,使同质化地勘队伍竞争减弱。坚定走科技型、公益性之路,铸造一支“专业化”地勘队伍,确定各单位的主攻方向及重点服务区域。例如,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一队重点发展方向为海洋地质、鲁西南塌陷地治理、深孔钻井技术,重点服务区域为青岛、日照、枣庄;二队重点发展方向为救援队伍建设和塌陷地治理,重点服务区域为济宁、菏泽,全力以赴争创国家级救援队伍等[5]。
  3.优化人才结构,破解“产能过剩”困局
  第一,制订制度,强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以用为本、特事特办”的原则,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抢占人才制高点,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第二,在科研领域重点攻关。进一步加大科技供给,特别是在科技攻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培育、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等重点领域。使传统业务提升优势,新动能不断培育发展,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三,探索以地质工作推进科技创新、以科研成果反哺地质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更好地将科技创新与地勘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
  4.突出重点项目,瓦解“打工经济”,共享新旧动能转换成果
  第一,“四新”促进“四化”,是本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路径,应在经济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坚持遵循。通过调研确定的重点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技术、资源保障、一带一路、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生态保护修复、抢险救援、现代海洋、信息技术、落后产能淘汰”等,旨在通过“四新”促进“四化”的转换路径,提高新旧动能转换效果[6]。
  第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瓦解“打工经济”,推进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经过调研的重点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带动性和导向性,对于培养技术队伍、探索实践经验,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对重点项目实施重点调度、动态管理,共享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加强重点项目的调度、通报,加大问责力度,奖罚分明。制订重点项目管理方案,对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兑现奖惩,让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汇聚于民。
  总之,地勘事业单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旧动能持续减弱,新动能培育不足,必须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新技术、新兴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培育壯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为地勘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曾子懿.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师, 2017(12):54,56.
  [2]张润丽,姚震,吕小婷.地勘单位适应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矿业,2016,(S2):62- 65,114.
  [3]佟西玉,卞美玲,韩翠霞.国有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路径[J].山东国资,2018(12):30- 31.
  [4]饶恒.新旧动能转换:中建跑出青岛“加速度”[J].国资报告, 2019(2):84- 87.
  [5]择远.“三新”经济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N].证券日报, 2018- 11- 24(A01).
  [6]李月清.新旧增长动能加速转换[J].中国石油企业, 2017(12):48- 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4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