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青少年冠心病防治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为我国居民首位死因,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这与经济的增长导致居民生活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研究发现,在一些青少年甚至儿童尸检中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冠心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青少年冠心病大多与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冠心病在造成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同时,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资金和资源,其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年轻化的现象,应该引起社会人士广泛的关注。据此,就冠心病危险因素入手,探讨青少年冠心病防治措施,以期能为青少年冠心病防治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青少年;危险因素;防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8.03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累积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当代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其发作主要位于心前区,可以放射到左臂或后背等部位。胸痛一般为压迫感的胸闷,但又不似针刺般,偶尔还会存在濒临死亡的感觉,这种症状一般发生于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时,严重时休息状态下也可发生。冠心病发展到终末阶段则为心力衰竭,表现为持续呼吸困难、喘息、憋气不能缓解,活动耐力下降,甚至只能静止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死亡。其发病与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青少年冠心病发病率增加,说明冠心病防治的重要性以及急迫性。本文以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青少年冠心病防治措施为主旨,有望以此引起社会各界青少年对冠心病防治的重视,降低青少年冠心病发病率。
  1 冠心病危险因素
  1.1 不健康生活方式
  1.1.1 不良饮食习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着必然联系。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和超重以及胆固醇摄入过多,使血脂升高,血脂进一步聚集在血管内壁,形成粥样斑块,若粥样斑块发生于冠状动脉,则极易引发冠心病。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血压异常,而高血压又加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青少年平时不注重饮食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这可能会造成脂肪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失常。所以,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非常重要。
  1.1.2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冠心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是烟草中的含毒质物质,一氧化碳可使血红蛋白的携带氧气的功能减低,减少了血液对心脏以及各个器官的供氧量,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使血小板聚集在损伤血管内壁,形成粥样斑块,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研究发现,吸烟可以大大抵消冠心病药物治疗效果。戒烟是防治青少年冠心病最经济的措施,其预防冠心病所花费低于用药物防治的费用,甚至不花费用。因此,积极开展青少年戒烟活动利于降低青少年冠心病发病率。
  1.1.3 饮酒
  近年来,在青少年中逐渐出现饮酒现象,饮酒不仅对青少年无益,反而会给正在发育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造成在校学习的状态不佳。青少年饮酒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因素、同伴影响、性别、学校氛围等。父母的态度往往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认知,而青少年时期脱离父母影响后,极易受同伴行为的影响,加入同伴的行列饮酒。酒精进入血液,使青少年的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心率加快后增加了心肌耗氧,无形中加重冠脉系统负担,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
  1.1.4 肥胖
  肥胖与冠心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肥胖的人心绞痛与猝死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四倍。肥胖患者在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等存在异常,这使得血管内壁破裂的斑块无法愈合而形成血栓。随着肥胖患者脂肪的堆积,心脏也会随之增加供血,以适应机体的改变。当供血超过心脏所能承受最大限度,心脏将会不负重荷而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现阶段,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各类零食层出不穷,青少年在身心发育阶段若不加节制的食用含高热量的零食、饮料,加之学业繁重,极少参与体育锻炼,极容易造成肥胖,心血管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因此,减重对降低青少年冠心病发病率极为重要。
  1.1.5 缺乏运动
  青少年因学业繁重,长时间坐在室内,多脑力劳动,缺少体力劳动,引发体重增加、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身体对心脏工作量的需要减少,导致血液循环变慢,心肺机能减弱,身体能力下降。运动不足极易引发青少年心脑血管疾病,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1.2 遗传因素
  1.2.1 糖尿病
  各大指南均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糖尿病的发病非常缓慢,在确诊前往往伴有一段糖代谢异常时期,糖尿病的发病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也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如药物中毒、化学物品、肥胖等造成胰岛β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微血管闭塞,因此与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5倍。糖耐量异常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2.2 高血压
  我国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增加了心脏血管的阻力,心脏长期高负荷工作使心肌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血压从115mmHg开始和心血管风险之间呈连续的线性正相关,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当压力过高时,极易破坏血管使血小板、脂质等聚集,造成粥样斑块,这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1.3 血脂异常   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血脂异常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泡沫细胞的形成以及后续粥样斑块的形成均有密切联系,其水平的增加会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危险升高,并且成线性正相关,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血清胆固醇水平越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越多。饮食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造成血清胆固醇升高最主要的因素,高血压、吸烟、肥胖、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等也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1.4 社会心理因素
  A型行为性格是具有个性强,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易冲动,急躁,紧张,富有敌意,具有攻击性等表现的行为方式,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明确,有A型行为性格的青少年因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而使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引起代谢功能的紊乱,使得血液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过高,而能够消化多余血脂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过低,在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粥样斑块硬化后阻塞血液,导致心脏冠状动脉血液供给不足,从而诱发冠心病。述情障碍是一种具有情感表达障碍的心理疾病,患者思维僵化,缺乏想象力,研究发现,抒情障碍是冠心病反复发作的危险因子之一。应付方式是指由遗传、年龄、经历等综合因素形成的一种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易于冲动的应付方式,因为能引起强烈的身心反应,从而导致代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与冠心病发病也有密切的相关性。
  2 防治措施
  2.1 健康的生活方式
  2.1.1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应当建立全面而均衡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规律性,避免长期使用单一性饮食造成的相对性营养缺乏或过剩,避免饮食造成的肥胖,保持正常体重。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或者家族史的青少年更应当控制饮食,尽量减少不合理饮食次数,增加体育锻炼,从而减少冠心病发病几率。
  2.1.2 戒烟
  烟草是我国一大经济来源,但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已严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因此我建议国家应严格控制烟草供应量,积极开展青少年戒烟活动。医者也应在诊断过程中对轻度吸烟者给以干预使青少年有戒烟想法,对于严重者必要时可使用药物干预。不吸烟者应避免吸入二手烟,及时劝阻家长吸烟。
  2.1.3 戒酒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青少年饮酒的危害,制定法律法规,有效预防和处理饮酒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青少年的监护人应教育和制止未成年人酗酒。青少年戒酒不仅在于家庭,更在于自身。自制力愈强,愈能抵制饮酒的诱惑。在此我提倡青少年应当自觉减少饮酒或不饮酒,相关售酒场所应禁止向青少年售酒,以此降低青少年冠心病的发病率。
  2.1.4 规律运动
  青少年因长期的脑力劳动以及缺少体力劳动,造成肥胖。肥胖与多数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青少年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控制体重,尤其是,每天三十分钟的有氧运动或轻程度的慢走利于血液循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2.2 预防血糖异常
  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减轻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减少肥胖,青少年应注意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及少喝或不喝饮料,减少高含糖量的零食摄入。多吃粗杂粮,因为这些食物有较多的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維能有效降低血糖,利于控制血糖含量。水果要选择含糖量低的食用,且最好在两餐之前摄入,尤其是具有危险因素或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青少年应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控制饮食。
  2.3 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的形成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还与饮食习惯、运动有关。减少食盐摄入量,每天盐摄入量应小于5g。同时,可以选择摄入高钾食物,因为这类食物能有效保持血压稳定。控制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食,适当增加新鲜蔬菜、低脂奶制品的摄入。合理的减肥控制体重也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减少每日热量摄入,适当增加慢跑、游泳等体力活动,运动时长一般在30-60分钟。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预防高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4 预防血脂异常
  合理膳食是防治血脂异常的重要举措。研究显示,有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脂肪与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量30%以下,动物蛋白的摄入量控制在20%-50%以下,增加植物蛋白,推荐大豆蛋白,因为含豆固醇可降低胆固醇。青少年在饮食中要注意,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尽可能少从加工食品摄入,最好不摄入。限制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水果与蔬菜,因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2.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自己达到最佳的生活状态,对预防冠心病有着中要的意义。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生活琐事带来的压力,维持健康状态。患有述情障碍的青少年应当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可适当采取心理治疗。青少年可通过提高自身心理应对能力,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消除不良的负面心理状态。拥有过激应付方式的青少年必要时可与父母、老师等沟通,学校和社会也应当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机制,避免因长期心理问题造成的身体疾病。
  2.6 定期检查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或者其他重要危险因素的青少年应定期检查,包括血脂检查、血压测量、空腹血糖等。及时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3 结论
  降低青少年冠心病发病率,重中之重在于防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戒烟、戒酒,规律运动,少食用高糖、高热量、油炸食物,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是预防青少年发生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此外,肥胖者应合理控制体重,家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的青少年应该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严格控制生活方式,必要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冠心病的防治意识,对于降低青少年冠心病的发病率、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应该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90-413.
  [2]胡桃,钱玲,侯培森.国内外青少年饮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42-145.
  [3]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C].中华内科杂志,2010,49(2):174-185.
  [4]安宁,谢高强,武阳丰等.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归因危险[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2):41-45.
  [5]张国富,任彩丽,黄丽.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6(26):604-606.
  [6]王伟.浅谈当代冠心病的预防及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