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大类招生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大类招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推行。据此探讨了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大类招生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新闻传播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大类招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01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与深刻调整,媒介融合进一步推进,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过于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向全社会全方位渗透的人才需求,在大传播、融媒体时代,社会急需“一专多能”、视野开阔的人才。大类招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在大类招生模式下,高校将相同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先经过1-2年的基礎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进行专业分流,学生按分流后的专业完成后一阶段的学习。大类招生符合高等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实施大类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探讨。
  1 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大类招生改革的必要性
  大类招生最早在国家重点和部属高校中实施,如2004年,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开始按机械大类进行招生和培养。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部分或全面实施大类招生,2017年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在有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中,大类招生也逐步推广。
  大类招生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中得到重视和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符合当前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当前传媒的发展进入了深度融合的阶段,传媒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对新闻传播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传媒业界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主要是以媒介属性为划分依据,如新闻学专业偏向于纸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学主要面向广电,编辑出版学主要满足出版社的需求,专业细分有利于培养“专才”,但也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共同特点,限制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媒介融合时代的人才需求。通过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学生既具有适应大传媒时代需要的各项基础理论与技能,又有适应某一类媒体需要的特殊技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融媒体对人才的需求。
  1.2 有利于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培养
  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中职业教育理念的普遍缺乏,高考报志愿时学生还缺乏明确的专业和职业概念。如果按传统的细分专业招生培养模式,学生进校就规定了专业方向,此时学生的专业兴趣还没有完全确定,虽然可以通过专业教育来加强学生的专业引导,但效果不一定好,每年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因对本专业缺乏兴趣,转到其他学科专业学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忽视。通过实施大类招生,模糊进校时的专业区分,让学生先学习本专业大类的基础课,再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分流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限本大类),这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跨大类的专业选择需求,但在本大类专业内建立起了专业分流机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的不必要的转专业现象,有利于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3 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办学效益
  因为专业设置过细,不少新闻传播学院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分散配置,导致师资之间协同不够,设备利用率不高,办学的协同效应、集约效应得不到体现。按大类招生进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发挥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和统筹作用,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资源分散局面,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同时,由于打破了专业设置之间的藩篱,在对外进行校政行企产学研协作时也能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针对大传媒时代的媒介行业人才需求培养适用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市场契合度,服务新闻传播产业发展,凸显办学效益。
  2 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
  大类招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需要一定的基础,其实施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中,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的探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1 不顾基础,盲目推行
  实施大类招生是有一定前提的,一般来说,它比较适合于那些拥有相对较齐全的学科专业方向,各方向共同性强,并具有完备的师资以及相配套的教学计划的学科专业。在具体实施时还要考虑到各专业办学层次的差异、各专业方向的办学历史、水平差异等因素。现在有些学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在实施大类招生时忽视了自身的基础,盲目推行,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有些学校新闻传播大类各专业间办学历史、办学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推行大类招生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对“冷门专业”不屑一顾,从而加剧“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热门专业”饱和过热,‘冷门专业’则越来越冷,教师也失去动力,如此恶性循环。虽然说专业结构优化也是当前专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大类招生毕竟是以学生志愿、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机制,以大类招生的结果来评价专业发展未必是最科学的方法,推行不当必然影响专业结构优化。
  2.2 专业分流缺乏完善机制,效果不理想
  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改革的关键环节,理论上来说,专业分流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有效路径。但在实际的专业分流工作中,因为分流时间、分流标准、分流方式等分流机制设计不完善,学生在分流时受多种因素干扰,影响了专业分流的最终效果。如在分流时间上,有的学校选择第3学期,有的学校选择第4学期;在专业分流的标准上,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校以“高考成绩+学年成绩”为主要的依据,有的学校以“学年成绩”为主要依据,有的学校在分流时还要考虑“综测成绩”;在分流方式上,有的学校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有的学校采用以学生志愿为主的方式,甚至有些学校用抓阄的方式来进行分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虽然多数学生经过前期的基础学习,对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其理性选择专业。但在实际分流中,不少学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认真考虑个人特质与专业职业的适配关系,而是或受父母观念左右,或和同学地起跟风,或只关注社会上对专业的评价(如薪酬高低),导致理性选择专业只是“一厢情愿”,学院虽也竭力加以引导,但有时收效甚微。   2.3 教学资源配套跟不上,影响实施效果
  实施大类招生后,一个大类包含若干专业,各专业学分必须保持一致,同时又要考虑到分流前课程设置的一致性和分流后的差异性,因此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教学资源都需要整合。但这些整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涉及到管理体制、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方面面。如果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换汤不换药”,课程体系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课程内容仍然陈旧,授课方法不加以更新,师资队伍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则大类招生改革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2.4 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在大类招生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分流前后相应的班级构成也发生了变化,面临着“二次入学”的问题,原来的班级、宿舍关系被打破后,学生的专业归属感、管理的连续性等都存在问题,这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较大的挑战。如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在分流前已经投入大量精力来熟悉本班学生,组织建立起得力的班干队伍,专业分流后,班级重新组合,班主任老师还需要花大量时间来重新熟悉学生,重建班干队伍;同时,学生之间也需要重要磨合,其班级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的建立都需要时间,从而影响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
  3 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大类招生改革的对策建议
  虽然当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大类招生改革客观上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障碍,不过笔者认为只要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大类招生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前景和效果会越来越好,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3.1 建立科学的专业建设机制
  与大类招生直接相关的就是专业建设,如果没有建立科学的专业建设机制,盲目推行大类生招生必然会带来负面效应。准备实施大类招生的新闻传播学院应该对各专业的发展水平、就业情况、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评估,对各专业都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在专业评估时,也不能单纯以专业分流时学生志愿的“冷”与“热”来评价某个专业。这样在大类招生时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各专业,形成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3.2 进一步完善专业分流机制
  专业分流对大类招生培养的成效影响不言而喻,在专业分流工作中,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树立合理的专业选择理念,避免不必要的因素干扰;其次在分流标准上,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表现,鼓励全面发展,制订适合本院多数学生的分流标准;再次在分流考核方式上,可考虑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要避免单纯的唯分数的方式,有条件的话可以采取适当的“笔试+面试”的形式进行筛选。
  3.3 加强教学配套资源建设
  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以教育部颁布的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新闻传播专业部分为基础,综合考虑学院的定位和特色,制订大类招生培养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融媒体教学理念贯彻到每一个专业教师中去;专业教师教学时也要摆脱自身的专业局限,加强不同专业方向的融合共通,为培养“一专多能”新型传媒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3.4 完善学生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
  大类招生制度下的学生管理事务更加复杂,要求职学生管理队伍更加精干、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因此一定要加强由辅导员、班主任、本科导师、带班学生助理等学生管理队及相关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学生管理队伍的核心,辅导员应该加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全面认识,将学生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工作与大类招生相结合;班主任的工作在大类招生后负担更重,在专业分流前后,班主任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专业引导工作,同时学校应该完善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鼓励班主任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務;本科导师、带班学生助理等也都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来助力大类招生。对大类招生过程中的班级管理、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等,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希光主编.新闻教育未来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燕.新闻职业理念的培养路径[J].新闻前哨,2014,(10).
  [3]宋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反思[J].新闻知识,2014,(10).
  [4]漆亚林.略论新闻专业教育的归位[J].新闻知识,2005,(6).
  [5]何艳志.浅谈新闻专业教育如何应对当前就业形势[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12).
  [6]王寰.大类招生下专业分流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6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