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传统权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主要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深入了解00后学生学习和生活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147-02
  一、引言
  每一所高校都不是封闭孤立的个体,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进入各个领域和单位,高校作为创造时代的先锋也与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作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极具个性的00后大学生正面临外界思潮带来的冲击。而作为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拓宽知识、信息获取渠道。如何在更加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更好地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当下亟须研究的课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觀多样化,出现功利主义。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包括多元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些大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互联网上存在的错误信息不能进行很好的区分和辨别,互联网上不良社会信息的渗透逐步改变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所做的事情抱着有用主义、利己为上的思想。从学生会干部耍官威频频曝光到学生考试舞弊频发,无不与互联网所传递的消极和错误的信息有关。有些学生为了争取奖学金或者是为了期末考试成绩不挂科而主动讨好教师或请吃饭送礼等不正当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互联网功利化、庸俗利己化的熏染下,师生关系出现了迷失,教师与学生成为可以互相利用的交易对象[1],大学生过于功利化的人生观对教师处理师生关系带来难度和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好信息,引导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回归纯朴简单的尊师重道师生关系是值得相关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2.“互联网+”时代教师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高校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与学生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所有工作的前提都需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与课后交流的过程中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现在很多教师上完课匆匆离校,至于课后交流和作业的布置都是通过微信、QQ等互联网方式进行,在教师不在校的情况下利用当下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方式与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工作的开展是可行的。但学生与教师长时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互联网工具的过多使用必然让学生感受不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怀。特别是个别教师天天忙于科研课题对教学不上心,上完课就不再关心学生的学习,部分教师上完一学期的课连学生的名字都说不出来,这种缺少沟通与关怀的师生关系背离了高校教育的初心。
  3.挑战教师的传统知识权威。在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主导着整个教学活动。而在“互联网+”时代,第一,学生可以轻松通过互联网中慕课等公共平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无疑是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知识获取的依赖程度;第二,以前很多知识学生多从教师那里获得,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度很高,随着互联网信息量的增大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日益便捷,教师显然已不再是那么重要的知识传授者,进而也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降低;第三,在“互联网+”时代,教师有了更多的谋生手段,有些教师不再满足安心在学校上课,到处在外面兼职讲座或开公司,漠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咨询和学习成长,还有些教师忙于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把学生变为最直接最廉价的劳动力,教师忙于赚钱却忽略课堂教学。这不仅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也有损教师的形象,不利于新时代下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4.个别不良师生关系在网络上被无限放大。互联网就是一个放大镜,特别是经过一些自媒体和好事者在网上恶意炒作,生活中凡是能吸引眼球的事情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近几年,网上频频曝出教师与学生暧昧的不良消息,一些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大学生误将不良的师生关系当作主流。互联网对信息的透明性和分开性能让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但在面对互联网的“眼球经济”,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对个别教师失范行为夸大和歪曲增加了建立健康师生关系的难度,给构建正常的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作用的措施
  1.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互联网时代可以让教师有更多兼职的机会,摆脱旧时代“穷书生”帽子的机会更多,在教师面临外界更多的诱惑时,也会让教师忽略课堂教学才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其次,个别教师在师德方面没有严格遵守,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要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考核的重点在师德师风和政策倾斜两方面。师德在任何时代都是一名人民教师遵守的底线,特别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舆论的压力会将个别问题放大成群体事件,不利于教师在学生心中良好形象的树立。高校要将师德作为评优评先和职晋升的先决条件,凡是师德不合格的教师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还要每学期定期进行师德师风培训;针对部分教师一心只想搞科研发论文,无法安心教学这一问题,在制度上加大对教学任务的重视,对教学突出的教师或者获得教学成果奖等可以在评职称时优先考虑,或者是将教学成果奖、与教学相关的奖项在评职称时抵相应的论文以此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上的重视,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从而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增强学习意识,提升自身能力。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让教师在接受互联网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教师的主体作用被逐步消解,教师职业的光环在褪色,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发生了改变[2]。教师权威地位的弱化以及师生关系重新构建,都需要教师在“互联网+”时代提升自我能力,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教师除了面临知识储备提升的压力外,学生在遇到网上优质资源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或学习工具的利用方面都需要了解互联网信息的资深人员来辅导他们。其次,学生们在互联网上进行自我学习的同时会遇到疑惑和不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要当好他们的情感伙伴,运用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来削减学生在互联网学习遇到负面情绪,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蒋小涵.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6).
  [2]  王红.浅谈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转变[J].才智,2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4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