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分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上升,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高校对大学生培养未能与工作完全接轨,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就业做相关分析,旨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就业能力
  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是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可谓是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在劳动力市场上也处于一个优势地位。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步入大众化,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大量增加,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大学生找一份满意并对口的工作越来越难。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能力泛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习得、综合素质的开发所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1)从定义不难看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并不那么简单,就业能力不足便导致就业困难,才有了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问题。根据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这其中的大部分将涌入职场,就业创业会面临大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难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其实,最重要的就在于大学生自己,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也在于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上面。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满足社会需求,也就有了就业的机会。当然,有机会并不等于就业,还要在数以万记的竞争对手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针对全国不同层次的35所高校、不同性质的企业49家和319名毕业大学生开展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情况调查”,对高校应重点加强哪三个能力的培养这个题目,以高校为调查对象的数据表明,重要性排名前三的能力类型分别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1.4%、48.6%、45.7%。(2)由数据可见,企业最看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的能力。所以,大学生应该早知道。
  面对沉重而又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毕业入职理想。初就业大学生最好选择与专业有相关的工作,若选择专业无关的,无异于大学生涯未能提升专业技能。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针对自己的优势来提高就业率,避免出现“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实现多元化就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有兴趣的职业,往往能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大學生还应该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之中,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最后,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脚踏实地地做事,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压力,以此提高自己就业率。
  高校应多开展实践工作,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结合。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因此,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学校以及社会实践工作,借助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高校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工作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不仅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看作是为学生服务的一项工作,更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过程。就业指导不是某个部门的临时行政服务性工作,而是一项涉及全局的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教育环节和重要育人战略。(3)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高校应贯彻落实大学生的培养战略性规划,在大学生有能力之后,可能他们缺的只是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如果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做好指导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认真研究,通过完善和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市场管理能力,努力构建高效、有序、和谐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以促进就业不断提高。政府对于优化大学生就业形态责无旁贷,相关报告已经发现了就业难的现状,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让更多的大学生有的放矢。过分强调知识的观念不仅要从学生身上抽离出来,更要教育部门做出相关示范。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绝不是一两个方面,需要社会重视。大学生也不能停滞不前,有所长,有所依,若自身没有社会价值,就业只能沦为空谈。国家在不断做出改观,从各个方向在深入研究、调整。所以,大学生就业需要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
  [2]郭欣.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5.
  [3]陈德明.生涯辅导的理念认识与机制建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作者简介:
  张雅婕(1998-),女,汉族,湖北孝感人,本科在读,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9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