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院经济合同的内控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熊盈

   摘要:为适应我国经济和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公立医院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措施,经济合同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医院的内部管理体系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文章介绍了经济合同管理的内涵,揭示了目前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医院运营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阶段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医院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经济合同;内部控制
   一、医院经济合同内控管理概述
   (一)医院经济合同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关系的协议。医院经济合同是医院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与其他平等主体签订的协议,涉及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设备维修、银行贷款、广告宣传、物业管理领域,合同订立、生效、履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等规定,可有效规避风险、规范合作行为,维护医院合法权益,促进医院对外经济、技术、医疗、科学研究合作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医院经济合同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1. 加强医院经济合同内控管理可以防范和降低法律风險
   医院资金流动较大、经济行为频繁、风险高,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合同内容更加复杂。合同管理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的法律表现形式,是经济手段法律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有效的合同管理既能促使双方自觉履行合同义务,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又能在经济纠纷发生时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
   2. 加强医院经济合同内控管理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医院属资产、人力、管理密集行业,一般以预算为基础制定经营、投资和筹资计划,经济合同贯穿整个计划,合同内控管理可对医院的经营活动事项进行全方位的事前风险防范、事中监督执行、事后检查评价,能够有效协调各部门关系,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 加强医院经济合同内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实施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价格等系列措施,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然而在有限的财政补助情况下,为了生存和发展,公立医院必须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本汇报率,加强合同管理可以促使医院管理者科学决策资本和资产结构,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二、目前医院经济合同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意识薄弱
   公立医院主要目标是“治病救人”,管理层往往重业务、轻管理,对经济合同管理不够重视,重视合同订立而忽视合同执行。例如医疗信息系统采购前缺乏充分必要论证,上线后频繁不断增加接口,导致成本上升;工程项目设计缺陷,造成停工损失;物资采购无科学计划采购量,出现设备闲置、存货积压等现象。
   (二)经济合同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医院没有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和控制程序,合同管理无章可循。例如以部门名义对外签署合同、合同联审会签流于形式,各部门如何审核无制度规定、事后补签合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经济合同管理没有风险管控措施
   很多医院在合同签订时忽视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审查,错误判断被调查对象的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在谈判过程中没有组织充分的调研论证,缺乏法律、技术和财务依据,对重大问题做出不合理的让步,泄露谈判计划。而且合同形式不恰当、合同与国家政策、医院目标发生冲突、合同内容不严谨、合同订立时缺乏严格的审核导致内容不当等现象相当普遍。
   (四)合同管理缺乏信息化建设
   目前,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合同档案分散、不完整,不能及时获得合同执行的数据信息,难以监督分析评价,不利于管理决策。还有经办人员不知晓合同内容,在验收、入库环节等环节极易出现漏洞,另外由于没有横向信息整合,不能做到与预算、财务信息账实相符。
   三、完善医院经济合同内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医院治理结构
   首先,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主体是医院的负责人,而大多数公立医院的主要领导系医学专业人才,往往专业知识雄厚,管理理论缺乏,相应的经济、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无暇顾及经济合同的内控管理,虽然设有经济管理委员会、职代会等机构,但负责人多由主要领导兼任,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要确保管理层为实现公立医院办医和管理目标来行使医院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以及对经营人员的有效监督,建议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人员进入医院管理层,行使一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实行政事分开,优化治理结构,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其次,医院文化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在签订和履行时涉及的部门、人员多,离不开部门间的紧密配合和工作人员的履职尽责。因此医院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培养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经济合同管理。
   (二)制定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1. 建立经济合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建议由医院最高权利机构——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审批重大投资、筹资合同;最高决策机构——院务会负责组织制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分级审批权限等;医院最高执行机构——院长层负责落实合同管理制度、直接参与重要合同的谈判、签订、执行和监控等;医院的内审机构负责监督院长、其他管理人员对重大经济合同责任的执行情况。
   2. 建立经济合同立项管理制度。为保证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坚持无预算不立项原则,特殊情况要按医院预算内控要求申请补充预算,并经相关的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金额较大的项目需通过医院组织技术、法律、造价、财务等方面的专家论证并向主管部门报批;项目的合作对象必须是通过医院的招投标管理办法采取集采、自行采购、比价、邀标、招标等方式确立;招标文件由主责科室编制,内审部门负责审核,重大项目还要引进中介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价。    3. 明确职责分工并建立经济合同联审会签管理制度。医院各职能部门为经济合同的承办部门,药品、卫生材料管理部门负责药品、卫生材料采购合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设备采购合同;医学设备工程部门负责医学设备维修合同;总务部门负责后勤物质采购合同;基建部门负责基建项目合同及零星维修合同。财务部门负责审核合同价格条款、支付方式和期限的合理性,合同的内容由医院职能部门根据技术、商务条款起草,然后由内审部门开始合同条款的会签审核程序,职能部门要对相关条款进行审核并在合同审批表上签署意见,重大项目还须医院法律部门提出明确意见。
   4. 建立经济合同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经济合同贯穿医院整个经济活动,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结合职责和权限履行经济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医院的经济利益和信誉,医院至少每年年末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违法、违规给医院造成损失的应该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三)建立经济合同风险管控措施
   确立合作方时必须审查被调查对象的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身份证件等原件证明,收集相关资料判断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获取被调查对象经审计的财务信息评估其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合同谈判前要充分收集信息、研究法律、法规、政策,关注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格的确定依据以及结算方式等,复杂的经济合同要组织财务、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谈判,必要时聘请专家参与,制定正确的谈判策略同时做好保密工作。
   医院经济经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内容与国家法规、政策、医院经营目标协调一致,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相关科室和部门按照合同联审会签管理制度分析研究并在会签表上签署意见或建议,并经法律部门审核,按规定需报批和备案的,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不得化整为零规避招标和管理。医院的经济合同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页码之间还应加盖骑缝章以防合同内容被篡改。
   医院要强化内部审计对合同执行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职能。内审部门和主责科室应该跟踪合同全过程管理,一旦发现有违约的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发生或扩大,维护医院的利益,同时敦促对方积极履行义务,而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办理结算业务,对违反合同规定的有权拒绝付款。
   (四)建立经济合同管理信息化
   医院应建立经济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办公自动化实现合同起草、联审会签、档案管理,并与财务系统整合,实现部门间信息横向交流,随时跟踪合同执行数据信息,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优化档案管理、保证账实相符,为内控管理打好基础。可由内审部门或法律部门作为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制定合同管理流程,参加合同的拟定、谈判、会签,管理合同专用章,做好合同登记管理,定期统计分析合同履行情况,促使合同有效履行。
   參考文献:
   [1]张莹,李晓霓.试论如何做好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以医院经济合同审查工作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6(10).
   [2]刘畅,马江雪,孟亚丰.构建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内部控制体系初探[J].医院管理论坛,2015(05).
   [3]崔静.内部审计监督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债务的实践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7(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09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