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医疗供给侧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政府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逐年提高,但是医疗总体供给质量不高、很多人认为还是投入不够。对此,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因为医疗费用的投入同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随着农村居民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低水平起点的医疗供给,即使逐年增加投入,也远不能满足其诉求。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对我国农村医疗的供给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医疗供给水平。
   关键词:农村医疗;供给:卫生费用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20日
   一、我国农村医疗供给现状
   (一)医疗卫生费用投入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卫生费用也在增加,其中农村人均卫生费用增长速度要快与城市,从2005年的人均315.8元到2015年的1,274.4元,10年间,增长了了3倍,二我国城市的人均卫生费用从2005年的1126.4元到2015年的3,234.1元,10年间,增长了1.87倍,而同期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不变价格计算,这10年间经济了1.5倍(以上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从上面的数据对比说明政府对我国农村医疗供给做了最大的努力,农村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已达到最大值。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从无到有,可以说是零起点,即使政府每年保持着对农村医疗费用的高速投入,城市的人均卫生费用从2005年是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3.57倍,到2015年的2.87倍,倍数在降低,但在数量上也远低于城市的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在农村,相对较低人均卫生费用,就决定了农村医疗的报销比例、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医疗软硬件的供给要远低于城市,因此当前的农村医疗供给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于医疗卫生的越来越大的需求。经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农村医疗即使医疗费用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但是它的低起点也决定了,在缩小城乡差距时任重道远,提高农村的卫生费用投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
   (二)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我国每千人医疗技术人员也在增加,农村每千人医疗技术人员从2005年的2.69人到2017年的4.28人,13年增长0.6倍,而同期,城市的每千人医疗技术人员数从2005年的5.82人到2017年的10.87人(以上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13年增长将近一倍。农村的每千人医疗技术人员增长速度缓慢,远远落后于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其中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增长速度要快与农村卫生人员的增加速度。这也验证了,我国当前农村缺乏医疗技术人员的状况。我国农村医疗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乡镇卫生院和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大多数都是专科学历,虽然他们有医疗服务经验,但缺乏专业化的知识学习和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同时,由于农村环境较差、待遇较低,一些专业医学院毕业的高知医疗人员也并不愿到农村工作,就业倾向于城市而非农村,结果是农村医疗相对缺乏技术人员。这也就是我国农村医疗技术人员增长缓慢的原因。当前,农村每千人医疗技术人员数(4.28人)与城市每千人医疗技术人员数(10.87人)之比是2:5,也就是说7个医疗技术人员数中有两个是来自农村的医疗技术人员,而这两个医疗技术人员又基本上是专科学历,因此,可以看出当前农村的医疗技术水平与城市医療技术的差距。
   (三)农村医疗每千人口床位供应不足。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我国每千人看床位数也在增加,但是增长速度缓慢,远远落后于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农村每千人口床为数从2010年的2.60张到2017年的4.19张,8年增长0.6倍,而同期,城市的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005年的5.94张到2017年的8.75人张(以上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8年增长将0.47倍。城市与农村的每千人口床位数增长速度都比较缓慢。原因是增长的卫生费用大部分是用于就医的医疗费用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是必然的结果,这里也不乏医疗机构追逐利益,变向提高参合农民就医成本所致,每年卫生费用的投入是有限的,不断上涨的就医费用必然挤占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在每年卫生费用的投入尚不能满足参合农民就医费用时,也不能提高参合农民就医费用报销的比例时,对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就更显得无能为力。
   (四)农村医疗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稀缺。我国当前农村基础医疗设施非常简陋。在查找2018年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2017年,我国万元以上的设备数是113,216,735台,百万元以上设备数是169,120台,我国乡镇卫生院的万元以上的设备数是6,169,879台,百万元在以上的设备台数是3,741台,我国乡镇卫生院的万元以上的设备数占我国万元以上的设备数的5.45%,我国乡镇卫生院的百万元以上的设备数占我国百万元以上的设备数的2.21%,而2017年,我国农村人口比重为41.48%,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到在农村的万元以上也百万元从上的医疗设备人均要远远低于城镇,这个差距有18倍。
   从上面医疗费用、医疗技术人员,医疗设备,床位的供给分析中,我国农村医疗的供给是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并且与城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二、提高农村医疗供给水平的对策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束缚。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采取了优先发展城市的政策,以致缺乏对于农村的财政投入,甚至牺牲农村的利益来满足城市的发展。在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缺乏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新农合成立之前,我国农村居民是没有社会医疗保障的,因此说,农村的医疗服务起点基本为零。农村医疗保障要想跟上城市医疗保障发展的脚步,就是要打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即城市的优秀医疗资源与农村共享。即参合农民持证可以到城市医疗机构就医,而不受地域的限制。建立网上预约挂号平台。乡镇医疗机构可以和隶属市区医院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一个互联挂号平台,农村居民可通过挂号平台在乡镇卫生机构或者市区医院进行预约挂号,特别是一些专家门诊,居民无需再通宵排队,即可享受专家诊疗服务。居民通过移动应用平台,便可享受一站式就诊服务,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二)增加农村卫生费用投入渠道。农村医疗与城市医疗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就医后的报销比例低,原因就是农村的卫生费用投入不足。为缩小这一差距,必须增加农村卫生费用投入渠道,来增加卫生费用的投入。政府可适时拓宽资金来源,比如在适当的时机通过立法对城乡的高收入阶层或者某些效益好的经济组织开征社会保障专项税,用以补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在集体扶持这一块,要激励集体扶持,大力提倡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作为集体对新农合的扶持,如为参合农民减免医疗服务、药品等费用;最后是应当尽快开通捐赠渠道,使其制度化并形成持久稳定的筹资机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各种形式的企业或个人对新农合的捐赠,并给予他们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是把新农合医疗制度所筹集到的资金进行再投资。把所筹集到的资金交给专业机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操作,获得收益来补充新农合医疗费用补偿资金的不足。
   (三)发展城市远程医疗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绝大部分农村基本实现了互联网的覆盖,但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方法还没有在农村普及,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医疗卫生的结合,导致农村医疗卫生供给效率低,不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设医疗数据中心。为农村居民建立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并结合其相关机构提供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重组为各类主题数据资源库,为农村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安全监管等提供最全面、最科学的数据支撑;建设卫生信息业务应用平台。这个平台主要为农村居民、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实时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信息和辅助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其次建设远程诊疗设备。远程诊疗设备通过与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传输,制成医疗监控SIM卡,将医疗监控SIM卡插入远程诊疗设备中即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当患者身体健康数值与日常数据偏离时,便会发出健康预警。同时与医疗服务信息平台达成互通,一旦出现健康预警,便可通过平台传送给医疗服务人员,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诊疗。
   (四)提升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农村地区的医院吸引留住人才的能力有限,大部分人才倾向于留在工作环境较好的县直或者市区医院,很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工作。而且,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普遍学历不高,大部分医疗服务人员是专科学历甚至没有正规学历,并且农村基础医疗设施落后,专业人员培训不足,导致农村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偏低,在看不到有发展前景的时候,这些乡镇卫生院对医疗技术人员没有任何吸引力。要想吸引医学院校高起点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医疗水平,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保障和人才激励制度,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在编制、待遇方面给予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更多的福利。
  主要参考文献:
  [1]辛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现状及困境分析[J].社會视点,2015.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杨宜勇,邢伟.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45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