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的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它以“供给”优化“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机融合。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基础。供给侧改革促进管理会计创新,管理会计创新发展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微观层面的实践支撑。
   关键词: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11日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逐渐迈入新常态,即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就是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此外,中国暂时仍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国家,政府作为“无形的手”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较多。因此,一味地刺激总需求既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无法克服供给不足的难题。实践表明,需求侧管理在短期内行之有效,但长期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我国逐渐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同于国外的供给侧管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能够更大范围的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强力推动各种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加快改革的进程,优化需求,进一步融合供给与需求的价值效应。
   管理会计是指企业组织围绕信息支持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以实现价值增值这一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2014年1月,财政部发布《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管理会计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上推进,并为高水平、本土化的管理会计研究指明了方向。管理会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基础,企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管理工具,必然应首当其冲的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时代的到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管理会计必须紧跟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宏观环境,借助新技术新工具,适时进行创新与变革,从而促进企业结构变革,提高经营效率,增加收益,同时管理会计的变革与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捷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它主要基于需求侧管理,是一种新概念、新思路。需求侧是由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理论,强调与经济短期增长息息相关的投资、消费、净出口。而供给侧的重点领域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供给侧改革以结构性问题促进改革,以改革方式推动结构调整,严格矫正要素配置不均匀的问题,确保供给结构可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理念的提出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寻求经济新增长的新思路,其内涵是消除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应当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达到资源配置优化,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顺应供给侧改革有序发展,保证经济增速和社会稳定。
   (二)重要性及其经济意义。供给侧改革不是针对经济形势的临时性措施,而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依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大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供给侧改革体现的是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大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使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在一定限度上减少,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此外,应对供给侧改革进行定向调控,推动企业组织与制度的创新,提高现有的生产能力,刺激企业增加供给的数量。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并引导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扶持了短板行业,促进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三、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的变革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增值中的地位与作用产生诱导,进而对管理会计的三大内部结构即价值增值、管理控制系统、信息支持系统产生冲击。
   (一)对价值增值的影响。改革开放历经40多年,我国的经济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被锁定在低端的价值活动区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应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定位,对外优化贸易和产品结构,对内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管理会计应结合供给侧改革,强化供给端建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实施功能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首先,应围绕企业消费拉动等手段改善自身的职能定位,引導各类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其次,提升权变性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国家层面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撑,化解管理会计价值增值中的低端化倾向,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最后,借助于创新驱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转变传统财富观念,加快构建与新的财富创造价值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目标体系。
   (二)对管理控制系统的影响。围绕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应强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从供给端重新审视管理会计的结构特征,实现管理会计的链式价值管理向“互联网+”的网式价值管理模式转变。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应围绕“互联网+”、“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15规划”等管理会计的供给端管理创新,进一步与经济新常态的经营环境相适应。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根本。因此,创新驱动是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必须坚守的底线,应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会,结合国家的减税等政策修改或完善自身的管理会计政策或制度体系,努力转变观念,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并取得积极的成效。    (三)对信息支持系统的影响。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主要依赖于财务会计信息,缺乏灵活性、相关性以及前馈控制,其预测过程的关注点是眼前的销售等收益状况,其管理方式是“推式”营销,长期经营中将致使企业面临严重的损失。为更好地适应市场与发展需求,应结合供给侧改革,积极调整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结构,主动与ERP、XBRL等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围绕价值管理或价值创造的供给端情境优化信息支持系统,提高决策支持的效率与效果,提高与企业实践的相关性及有效性。信息支持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进一步融合,开发并应用与“互联网+”等相匹配的管理会计智能工具。“互联网+”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以其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是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强化大数据的收集、管理,以及借助于挖掘技术优化信息支持系统,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创造新的动力。
   四、管理会计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应用
   供给侧改革是从结构入手进而强化管理的一种方式,管理会计的供给端管理就是要优化管理会计价值管理的结构体系,扩展“价值”的内涵与外延,强化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
   (一)改革供给侧产业链,促进企业经济价值增值。目前,我国处于“世界工厂”的盛名之下,但从全球价值链来看,我国企业多处于中低端价值链区域,缺乏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亟待提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应不断提高我国产业链的定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应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的改革落地,加快推进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将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手段用于企业,能够有效丰富管理会计的价值内涵,并促进其向外延伸,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管理会计价值增长本质。管理会计应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企业的相关经营活动获取各项财务信息并加以深加工和整合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控制成本,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与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和谐统一。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可借鉴微观经济学的概念,通过统计、分析和差异性对比,采用量本利、差量、增量等分析方法,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作出控制和防范决策,维护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增加值。
   (二)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内部控制创新发展。面对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遇,企业应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快速升级,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提高产业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使管理会计创新成为“新常态”,也促进了基于“互联网+”的网式价值管理模式,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亮点。管理会计中的控制系统应不断优化其功能结构,明确其职能及作用范围,合理整合与创新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强调管理会计功能结构供给端管理,以便更好地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服务。
   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能够提供满足管理者需求的各种信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从管理会计角度而言,能够发挥责任会计系统的监督实施作用,规划和控制企业内部责任,控制和强化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规避风险的能力,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目標成本管理理念的加入,促使管理会计的预测更趋于合理。内部控制对于各种风险的评价和测定,有利于管理会计加大控制力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同时,全员参与式的内部控制能够促使管理会计有效、有序地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引入先进营销理念,健全先进信息辅助系统。依据供给侧改革实际情况,适时调节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并将其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链接,将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及管理会计控制系统有效结合,逐步开发管理会计智能工具。基于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应全面服务于经营管理,注重信息前馈机制效应以及反馈机制效应。前馈机制与反馈机制是相对而言的,既具有排他性,也具有相互依存性,两者于20世纪60年代被确立提出,因控制论及系统论等而快速普及,使得诸多学科与会计管理学科逐渐融合。前馈机制是对脱离规范的行为施以防范的途径,反馈机制是对脱离规范行为施以反作用的治疗性途径,并据此设置路径。实践中,应严格反向控制和把握,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供给端管理,以便有效健全并进一步发展反馈机制于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并提高其职能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巧根.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之友,2016(7).
  [2]邱广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创新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化,2017(15).
  [3]陈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管理会计的创新[J].长春工学院学报,2016(2).
  [4]王新哲.管理会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3).
  [5]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探索[J].会计研究,201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01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