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子银行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异化效应及应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其中影子银行的大量出现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最终效果产生了异化。由于影子银行具有“银行的影子”“非典型性脱媒”,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传统操作工具和操作目标发生异化,并使得货币供给量的传统中介目标失效,导致资金脱实向虚,最终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產生异化。为了改善货币政策的效果,需从市场利率改革、加强监管和完善配套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金融风险 利率双轨 脱实向虚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特殊性导致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显著异化
  (一)与银行关系密切,是“银行的影子”
  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影子银行是与银行平行的金融机构,彼此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影子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基础,资金主要来源于货币市场,投资资产主要是证券化资产,资金管理则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基金。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主要是靠商业银行的支持,其业务资金来源、产品销售和流动性担保主要是以银行为依托。一方面,资金供给方无法满足于商业银行提供的传统资产组 合,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兼顾流动性和收益率的优质资产;另一方面,大量缺乏必要抵押资产的资金需求方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必要的资金,于是一大批具备商业银行功能的“影子银行”业务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
  (二)杠杆率不高,是“非典型性脱媒”
  美欧等国的影子银行托生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其产品主要是基于衍生品、证券化和再证券化的工具,导致其杠杆率较高、规模较大,资金流动完全局限于虚拟经济,具有典型的“脱媒”特征。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并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作为基础,是商业银行为了追求监管套利而进行简单的信用转移,将传统的银行融资转变为直接的民间借贷。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在很大意义上是源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大量的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入到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中,因此,中国的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不具有典型的“脱媒”特征。
  二、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异化效应分析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异化效应。首先,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债券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或者回笼货币,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影子银行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关键在于影响货币供给量。当中央银行通过卖出有价证券以达到紧缩货币的目的,资金的需求方仍然可以通过影子银行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中央银行的逆向公开市场操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准备金制度。相对于公开市场,准备金制度对于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更大,准备金制度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吸收的社会存款而言,而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获得的资金并不需要提取准备金,因此影子银行的出现使得准备金这种操作工具完全失效。最后,再贴现率。再贴现率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以获得资金时被扣除的费率,当影子银行出现之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所需的资金,此时,再贴现率的作用减弱。由此可见,影子银行的出现使得货币政策的传统操作工具出现异化,甚至完全失去作用。
  三、影子银行背景下提升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鼓励金融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对利率实行管制,尽管影子银行的出现有利于真实利率价格的发现,但是双轨制的利率仍然扭曲了资金的配置,导致资本市场的分割。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深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要打破利率的市场分割,使得中小企业能够以均衡的利率获得足够的资金以从事生产、制造和创新,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抑制资产泡沫,实现物价稳定。
  (二)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推进混业监管和功能监管,完善立体化的监管机制
  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继续改革“一行两会”的分业监管格局。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因为仅仅靠政府的外部强制监管还远远不够,必须积极鼓励影子银行行业自律协会的发展。由于影子银行行业自律协会起步较晚,组织不成熟,没有完善自身的规范,应该发挥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由于影子银行具有“银行的影子”“非典型性脱媒”“剪刀差式风险”等三大特征,导致中国货币政策的传统操作工具和操作目标发生异化,并使得货币供给量的传统中介目标失效,同时也使利率这一新中介目标的效力得以提升。但是,由于信贷配给下的利率双轨制、土地垄断下的收益双轨制和监管缺失下的体系双轨制等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脱实向虚、资产泡沫不断膨胀、金融风险持续累积,最终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异化。为了改善货币政策的效果,需要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完善配套制度建设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增武.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为例 [J].中国金融,2010,(23).
  [2]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金融研究,2011,(12).
  [3]杨小平.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影响 [J].中国金融,2012,(16).
  [4]冯建秀,张国祚.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J] .统计与决策,2016,(14).
  [5]朱鸿鸣,陈宁.2015年货币政策运行回顾及2016年展望 [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6).
  [6]陈利锋.货币政策应该对信贷市场做出反映吗?[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0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