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性格成熟定性的关键时期,也是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重要时期。积极的心理品质不仅使大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也有助于大学生自身潜能的激发,提高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而且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大一新生适应今后生活和学习非常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一、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更加凸显,这些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加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挫力,使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而且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潜力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和社会的构建。
  (1)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和身心疾病的产生,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2)有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公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准则,也是个体优秀品质的诉求与体现,积极心理品质和核心价值观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推动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社会环境。和谐的环境是由和谐的个体构成的,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内心平和,能够理性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就为创建和谐的校园与社会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新形势下,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步伐。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祖国建设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人格的高校人才。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对策
  结合文献和对我校部分在读学生的调查研究,从内外因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注和支持以及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等方面出发,分别对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公正等这四个维度的品质应该如何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智慧与知识维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一,引导大学生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意识到自我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点与发展,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实际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规划大赛等,使大学生学会科学进行生涯规划。
  第二,加强对专业的了解,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只有深入了解专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对他们进行专题的学科专业介绍,使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发展历程、性质等有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三,开展学科竞赛,增强大学生的成功体验。学科竞赛能够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巩固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勇气维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一,建立合理的认知方式。其一,正确的认识自我。勇气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要求个体能够展示真实的自我,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大学生了解自己、真实地面对自己是自我发展的基础.
  第二,给予积极的评价。教育者(主要是指父母和教师)积极的看待与评价能够使大学生接受自己、面对自我,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第三,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每个大学生身上都潜藏着勇气这一良好品质,但是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一品质才能激发和展示出来。现在国家倡导每天运动一小时,高校更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仁爱维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一,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仁爱品质体现了从内心情感到行为外显的过程,只有切身的感受到爱与被爱,才可能更好地爱他人、他物。生活在温馨、和谐、互亲互爱的家庭环境中的大学生,耳闻目睹,自然而然就形成“仁者爱人”的美好品质。
  第二,树立优良的班风。班风是班级成员学习、生活以及精神风貌等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班风,会对大学生产生正向的教育、感化、促进等作用。教师要提倡大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帮互助,使每一个大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促进自我仁爱品质的发展。
  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方法,使用积极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对大学生的肯定、信任和鼓励等,使大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处在积极的情绪体验状态,产生仁爱品质发展的力量。
  (四)正义维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一,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正义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一部分,涉及的是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的合理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内含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生活内容,个体正義品质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没有个体的公正,社会的公正也就无法谈起。
  第二,积极关爱大学生的特殊群体。特殊群体大学生是国家公民的一部分,如何对待他们是正义是否实现的标准之一。关爱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二是正确引导,弘扬优良学风。三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与引导宣传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解读各种社会现象,促进自我发展及幸福感的提升。
  第三,发挥媒体的正向引导功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因而必须优化传媒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努力净化传媒内容,弘扬主旋律,激发媒体的正向引导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2]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