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价值导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必然要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辨识形形色色的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普世价值”思潮是当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在中国的蔓延和传播已损害到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抵制“普世价值”思潮给我国青年学生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普世价值”;思潮;价值观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编号:2019BJJ052);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作的思路创新与治理逻辑研究”(编号:2020-ZZJH-326);2019年度南阳师范学院校级青年项目:“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作机制创新研究”(编号:2019QN04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1月15日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价值观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创新放在“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高校应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此政策推动下,各高校均已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开展。地方本科院校因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办学模式多元等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整个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要深入挖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使其在思想上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
   理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其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引向何处。在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如何探索并确立恰当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日显重要。这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部明确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应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此背景下,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开发,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是否应该关注其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很少涉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必须高度关注其价值导向。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在各种社会思潮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创业,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为了确保创新创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发展需求,必须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予以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形形色色思潮的影响。“普世价值”思潮是目前在我国高校蔓延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深的一种西方政治社会思潮,在我国已引起学界、思想界及相关政策机构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甚至争论。由于具有迷惑性、隐蔽性甚至煽动性较强,“普世价值”思潮不仅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造成很大冲击,更是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价值理念面临的挑战
   现代社会所谓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这种“价值”在本质上与早期殖民主义所追求的“价值”一致,即两者均是反映阶级利益的“特殊价值”。所不同的是,早期殖民主义者采用赤裸裸的军事手段、奴隶贸易、鸦片贸易等较“野蛮”的方式来追求自身的“特殊价值”,而资产阶级尤其是二战之后的资产阶级采用的是“自由”、“平等”、“民主”等较“文明”同时也较欺骗、迷惑、隐蔽的方式来追求自身的“特殊价值”。“普世价值”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敌对势力图谋“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工具。“普世价值”思潮的产生和蔓延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甚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一是“普世价值”思潮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内核、本质属性、阶级诉求上根本对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主要体现的是无产阶级以及人民大众之要求,具有十分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宗旨便是通过某种途径将无产阶级思想、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传播给教育对象,使之在思想上认同以及在现实中践行。“普世价值”以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为宗旨,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多党制下的民主政治”等理念,企图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内某些学者受“普世价值”思潮的影响,政治意识淡化、政治信念缺乏及政治观念模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动摇,甚至怀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主张“去意识形态化”、“价值中立”等所谓的“学术原则”,远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以及丧失马克思主义阵地,甚至成为“普世价值”思潮的“学术奴隶”,认为应用“普世价值”理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    二是“普世价值”思潮所倡导的包括“平等博爱”、社会公平、“自由”及“民主”在内的很多理念主张都披着“华丽而有迷人的外衣”,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虚伪性、欺骗性、迷惑性及煽动性。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整合、巩固的关键时期,加之其思想较活跃、充满热情、接受新事物较强且缺乏政治敏锐性和理论审视能力尤其是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易被一些表面现象和似是而非的理论所迷惑、误导甚至煽动,青年学生更易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的所谓“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影响。某些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普世价值”思潮在高校学生中的滋生和蔓延导致诸多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影响大学生。有些学生信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在强烈的中西文化碰撞中丧失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和信念的追求和期望,引发道德迷失与滑坡。这些不仅会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而且对中国特色精神文明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价值理念优化路径
   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是人類社会共同的追求,但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所形成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均是特定历史时代的意识形态特征,均来自于资产阶级特殊利益的“普遍化”。普世价值思潮在中国的蔓延和传播已损害到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甚至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产生较大威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抵制“普世价值”思潮给我国青年学生带来的挑战。
   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研究“普世价值”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分析经济主体思想品德产生、发展,进而大力培养经济主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当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剖析“普世价值”思潮,最关键的是坚持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历史的分析方法,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动态的,不存在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道德原则和“永恒道德”,超阶级、超历史的、抽象的“普世价值”根本就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实质上,“普世价值”的本质是西式甚至美式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实际上是“西式”甚至“美式”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点、文化习俗等的“翻版”,是资本主义的鼓吹者用来掩盖自由、民主、人权等的阶级性和具体性,进而输出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社会制度,进而达到“分化”、“西化”、“殖民化”社会主义中国的一种策略和阴谋。
   二是警惕“淡化意识形态”或“去意识形态化”现象和趋向。“淡化意识形态”或“去意识形态化”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和蔓延的非常具有迷惑、欺骗及破坏性质的资产阶级思潮,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为哲学基础,反对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进而把“淡化意识形态”或“去意识形态化”奉为“普世价值”。从表面上看,“淡化意识形态”或“去意识形态化”的鼓吹者是在宣扬“一切意识形态的没落”和“全人类的价值”,但其主旨却是要终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反对和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普及化”以美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这种倾向的传播不仅会威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权、主动权及控制权,而且会大大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渗透力及凝聚力。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对其进行历史、阶级的分析,认清其本质和危害。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普世价值”反映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民主观及全球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体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之间的较量。对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中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合理以及公平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深刻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头脑,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参考文献:
  [1]段海超,等.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
  [2]宁锦歌,等.“普世价值”思潮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1(7).73.
  [3]鄢本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冯虞章.怎样认识所谓“普世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7).
  [6]伍志燕,权珊珊.“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比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3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