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非常普遍,其危害性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多层面复杂化的。通过对L同学个案的工作研究,从其手机依赖现状出发,探索其遇到的問题,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手机依赖 干预 支持
  一、案例背景
  L同学,是一名贵州籍同学,新生入校时成绩优异,专业排名第五名。然而入校后不久,对手机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手机变成其生活中必不可少、近乎唯一的寄托,使用手机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上课、吃饭、早晚自习都在时刻不停的看手机,经常会无意识的玩手机、刷微信、看QQ,漫无目的的浏览网页等等。有时老师同学与其谈话交流时,也会时时摸摸手机、摆弄一下手机,问其原因,说害怕忘记带手机,有时也怕手机没电关机。总之,该同学短时间内如果没有接触手机就会表现出心绪不宁、焦躁不安等症状,很难将手机与其生活相分离。
  通过对他的观察和对他身边同学的了解,过度的依赖手机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L同学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手机让他丧失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能有效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每天通过手机来消磨打发时间,精神生活匮乏,需要依赖手机的各种功能与内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且心理依赖现象逐渐加重。
  二、工作思路
  (一)心里疏导介入
  有针对性的帮助L同学正确处理好学业学习、交友择业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的全面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摆正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正确位置,避免过度使用,保持心态健康。
  (二)逐渐转移他对手机的注意力
  鼓励L同学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使其感受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人际交往的乐趣,将课余时间多用在现实中的社交,而不是全部的投入虚拟世界,从而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帮其制定合理的使用手机时间
  为了减少L同学的手机使用频率和时间,可以敦促其制定计划,固定每天的使用时间段和频次,放下手机,寻找一些有意义的替代性活动,转移注意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逐渐从手机控制中走出来。
  (四)帮助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L同学结合目前学院各个学期的教育目标,做好大学生活的阶段性规划,并对其专科三年制的学习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鼓励专升本,激发他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进而保证其脱离手机,更好的完成大学学习和生活。
  (五)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充分调动L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鼓励他刀刃向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和反省,检视问题剖析成因,让其充分认识到手机的危害性,提升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逐渐养成自律意识,合理规范使用手机的频率,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生活中的诱惑。
  三、做法步骤
  (一)运用系统脱敏,寻求替换
  L同学的手机依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要分层次、分步骤的逐渐解决。在单独空间引入系统脱敏疗法的放松训练,并在过程中使用“替换法”引导他寻求替换。所谓“替换法”就是寻求另一种方式来替换“手机依赖”状态,比如用“看书”来替换“看手机”;用体育运动来弥补低头玩手机带来的身体破坏……。通俗讲就是将个人注意力进行转移,不要一有空闲时间就想着看手机,寻求一件与看手机一样让个体感兴趣的事情来填补空闲零碎时间,让生活充实而忙碌,逐步取代手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二)问题行为干预,自我暗示
  暗示是通过某种措施,实现自我体会的一种过程。“自我暗示”是指对自己进行某种观念的暗示以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当L同学下定决心摆脱手机依赖的困境决定抬起头来时,可以给自己适当的心理暗示, 譬如要低头玩手机时,给自己以暗示 “这个时间点不该玩手机”、“抬头才能有利健康”、“没有手机打扰的生活更清净”等,同时配以深呼吸镇定自己,往往可以起到舒缓紧张、稳定情绪的作用。 如果能够坚持一周,就可以给自己一点安慰,进而提高自己的积极性,不断努力调适,逐步坚持更长时间,早日脱掉手机依赖的帽子。
  (三)正向行为鼓励,自我矫正
  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指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反应强度、频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 比如昨天“手机依赖”的时间是 1 小时,但是今天只用了 40 分钟,然后明天只“手机依赖”30 分钟……。即关注自己的点滴进步,每次进步后都以适当的形式奖励自己,包括心理和物质上的,这里的“奖励”就是阳性强化理论中的正性强化物。 通过正性强化时,行为改善中个体所体会到的快乐来累积前进的动力,每天积累一点,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脱离手机依赖行列。
  四、成绩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正向引导与鼓励,目前L同学每天玩手机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而且主要内容是与家里联系、看新闻、看通知和少量刷圈等。他现在每天坚持锻炼,报名参加了校一二九长跑活动,明年准备参加校运动会,在学院社团报名参加了读书社,与同学一起走进了图书馆看书学习,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他的脸上终于看到了久违的纯真笑容。手机依赖现象基本得以解决,用他自己的话说“要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五、经验启发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如何引导学生理性使用手机社交软件行为,打造校园文化环境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可以结合学校、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安排举办理性使用手机媒介的相关讲座,提升学生的鉴别力、分析力和正确看待手机文化的能力。其次,多开展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组织他们参加感兴趣、正能量的校园活动,在提高参与度的基础上,转移学生课后生活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研究及对策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