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陈洪绶作品《隐居十六观》中植物元素的装饰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装饰性的特色在陈洪绶的绘画中处处可见,从线条、构图、设色等都有装饰的韵律和节奏感。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图册由1 6幅白描淡着色画组成。文章从16张创作中选择作为背景出现的花卉、山石、树木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图像学的角度讨论陈洪绶作品植物元素的装饰特征。
  关键词:陈洪绥;《隐居十六观》;植物元素;装饰性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1-0044-02
  1 陈洪绶简介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死于顺治九年(1652)。陈洪绶是明末画坛上引人注目的画家之一,擅长山水、人物画。画风独特,别具一格。陈洪绶的代表作有《隐居十六观》《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
  2《隐居十六观》概述
  《隐居十六观》有: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沽、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这组作品创作于1651年,是陈洪绶去世的前一年,这组图为好友沈颢而作。画中人物形象简约,寥寥数笔,活灵活现,具备文入画疏朗、淡雅、逸气的特点。画中植物造型兼工带写,有“高古”之风,带有装饰性风格的变形因素。画面大面积留白,设色清雅,用笔比较放松。《隐居十六观》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从题材看来是陈洪绶本人对隐居生活的描摹和向往而作的画册。清人评价他的人物特点为“风神衣袂,奕奕有仙气”。陈洪绶的十六幅隐居图,即表达十六种隐居的理想方式,即庄子、刘辰翁、陶渊明、李白、苏轼、班孟、宗炳、孙楚、魏野、鱼玄机、白居易等。诗中有描述隐士品泉、抚泉、吟诗,读经味佛的情景。
  3 陈洪绶作品《隐居十六观》中植物元素的装饰性分析
  3.1 树干
  树干的造型,非常夸张,甚至可以形容成为变形,现实生活中找不出来的树干造型。放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画中的拐杖,婆娑盘旋,蜿蜒曲折,出现拉长的椭圆,重复排列,分布在枝干上(见图1)。造型尤其奇特,且树干与树枝之间交错,造型曲折,这样树看起来特别“古意”。树的用笔工致,树干的塑造曲折厚重,树干上留下足够的空白空间让“势”流动。树干上树枝生长的角度奇崛且不寻常,都是陈洪绶的个人色彩,有明显的装饰性。
  树干内部的塑造方式具体体现在树干枝节上的装饰性元素,树干上画着许多树节,树节点由“同心圆”来塑造,外圈是白的,圆心是黑的,把树干上重复出现的拉成椭圆的“同心圆”串联在一起,就形成了装饰的“走势”。这样的“走势”在画面中,就成为了画面的一种“活的张力”(见图1)。黄宾虹在《琴书都在翠微中》中谈论了“势”的作用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之势“行笔取势,渐入淘远,以阔远通其沉厚①。”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陈洪绶这组作品。
  简单的线条组成一种复杂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放在画面中有着强烈“气质”,尤其是放在充满传统气息的设色纸本中,這样的冲击感尤其明显。
  3.2 点叶
  3.2.1 点叶的位置
  点叶位置的经营看似随意,实则一丛一丛,且紧绕着树干,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疏朗的树干和紧密的树叶形成疏密的对比。这种点叶的造型特点同样出现在陈洪绶《西园雅集图》(藏于上海博物馆)中,从整体观看,经营位置非常考究、严谨,不是随心所欲的。
  3.2.2点叶的用色
  墨色很浓,且形状细腻,落笔考究,密不透风如图2、图3所示,点叶落笔围绕着疏朗、墨色比较淡雅的树干铺开用笔,浓墨的点叶在黑白关系上和树干形成强烈的对比,先声夺人,有装饰的味道。
  3.2.3点叶的形状
  陈洪绶在《隐居十六观》中对于树叶的处理,用笔小心谨慎,点叶的用线细腻、考究,叶子之间都极为相似,这也是组成一个树的基本要求,是陈洪绶的功力体现。
  相似的叶子之间相互作用且更加紧密,这样让一棵树的力量变得更加有张力。点和点之间的大小、形状、用笔、出锋要保持着相似性。但是点叶和点叶之间,不可以完全相同,否则会影响画面的美观性。点和点之间可以有组合,以组成树冠不同的形状。陈洪绶在松树的树干、松针、竹叶等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这种自相似性,可以说是陈洪绶画树的一种程式性。简单的元素,组成了复杂的意象,但是在其中又有一些小变化,是一种在自相似的环境中努力产生变化的一种艺术形态。陈洪绶对这种圆转重复的装饰性使用如图2、图3所示。一个意象中,整体和局部,有相似的特点,但是又不是完全相似。同一棵树上的树叶都相似,但是叶子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自相似性。这是西方芒德勃罗提出来的论点,是数学上专门的一个学科,对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学提出的新理论——分形。分形的特点之一,就是自相似②。陈洪绶对点叶的处理在西方数学也找得到理论支撑,虽然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不会相互影响,但是同样都是对自然的观察的结果,一个在画面上创新,一个从理论上创新。
  3.3 树叶
  《喷墨》这张画,典出东晋葛洪志怪小说《神仙传》“班孟成文,喷墨竟纸”画中喷墨的人的右侧是一棵松树。松针的颜色呈现淡雅的头绿,松针用笔很细,中锋勾勒,气质凛然。然而其中引入注目的是松针位置的排列。松针排列不是传统的,围绕着树干向着四周生长,而是极具图案风格的排列、展开、重复。重复多了就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夸张的韵律感。这种装饰美,是陈洪绶画面中的独特性,与同时代的画家的风格不一样。
  3.4 草席
  《囊幽》一图,画中的主角是白居易,盘坐与一张草席上。因为草席的原材料是柔韧的草茎,故而本文将草席也放入“植物元素”的范畴。在画面黑白灰的构成中担任灰的角色,整块灰色形状整齐、方正有力,加上用色统一,墨色淡雅,用笔方向统一,使得整个草席不抢眼,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即使草席笔笔都很短很细,也没有作为“线”跳脱出来,这样的处理方式,和现代黑白装饰画中对灰色部分的处理方式相契合。   现代的黑白装饰画,创作方式是借由画面巧妙处理黑和白的位置,用形体来展现画家的意图。装饰画的基本造型元素有点、线、面。陈洪绶在《囊幽》一图中对草席的处理,将草席的线,通过和谐统一的墨色和用笔,转化成了“面”,形状规则,色调稳定,和想要表达白居易“书卷在左,琴在手”悠哉闲适的主题契合。“面”在装饰画中有许多表现手法,有些时候也借助“点”或者“线”来构建。草席就是通过“線”来构建“面”。
  4 结语
  阿恩海姆说过“艺术品如果不能体现这种复杂性,就会导致僵化。如果艺术品过分强调秩序,其排列又缺乏足够的活力,就必然导致一种僵死的结果。而在装饰艺术中,这种单调性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③。”在一幅画中,整体和部分的风格需要对立又统一才能相得益彰。元素和画面的整体共生方能让画面具有丰富的变化统一性。在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中,关于树干的塑造,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使用重复的元素,通过排列元素的秩序,达成一种个人强烈的风格引人注目。既符合艺术美学特征,又达到了“不和谐因素的协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正是中国美学哲学思想中的关键命题。
  综上所述,陈洪绶在《隐居十六观》中,树通过线条的组合、造型变换、用笔、用墨细腻考究达到了装饰性的目的。对当下的学习创作中,是值得人们学习的经验。陈洪绶植物元素的装饰性借鉴了传统的艺术纹样,结合了画者自己对生活观察入微,熟练运用各种线条,都是值得人们一直学习的。陈洪绶独一无二的画面形式影响了一大批后来者。
  注释:
  ①黄宾虹.琴书都在翠微中黄宾虹自述[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1:181
  ②李铁才,李西峙.相似性和相似原理- RESEMBLANCE AND PRINCIPLES OF SIMILAR|TY 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9:65
  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89.
  参考文献
  [1]樊烨.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与晚明装饰艺术[J],艺术设计研究,2019 (03).
  [2]王婧.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醒石图》研究[J]大众文艺,2011 (21):66.
  [3]王宪坤.清秀俊逸险侧劲拔——陈洪绥跋《隐居十六观》赏析[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7 (03):30 31
  [4]高艺,从文字到影响解码《大师和玛格丽特》[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
  [6]高长江.艺术人类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高居翰.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5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