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脱钩关系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实现经济增长与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脱钩,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差异,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各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生的生活垃圾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不论是从城市生活垃圾排放总量还是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来看,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最强烈的地区是中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
  关键词:经济增长 城市生活垃圾排放 脱钩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超过全球10%的生活垃圾,并因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问题,并且很多城市被迫将垃圾运输到乡村,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迅速恶化[1]。此外,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伴随着资源的快速消耗,效率低下的垃圾回收处理方式导致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学者已经讨论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与经济的关系。徐礼来等以厦门市为例,利用路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影响[2]。皇甫慧慧和李红艳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上海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造成最主要影响的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3]。李淑玉和杨璐明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经济增长与生活垃圾产量的关系,发现GDP对各省生活垃圾产量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4]。还有一些学者利用EKC曲線进行了早期的脱钩研究。廖传惠基于EKC假说,利用1996年到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人均GDP与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的发展呈现N形关系[5]。杜淼等以EKC曲线理论为基础,利用北京市16个区2009年到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区人均GDP与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之间的关系[6]。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暂时的脱钩程度。如果能获得暂时的脱钩状态,对于把握城市生活垃圾脱钩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7]。此外,中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明确各区域城市生活垃圾脱钩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制定适宜的区域发展政策。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各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情况,然后利用Tapio脱钩模型研究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脱钩关系。
  二、方法和数据
  脱钩理论最早由Zhang提出,用来分析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2年将其定义为衡量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指标。但是由于OECD脱钩模型对于基期选择较为敏感,不同基期的选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Tapio脱钩模型较好地规避了这一问题。因此,本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模型如下所示:
   根据Tapio脱钩弹性系数模型,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分为八种状态。表1提供了8种脱钩状态的分类标准。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2006年到2017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城镇人口数、GDP及GDP增长指数(上一年等于100)等数据来自于各省统计年鉴(2007-2018).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不变价为基准调整得到实际GDP。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经济增长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区域差异
  中国近些年发展迅速,经济规模持续增大。国民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21943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0030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7%。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从2006年的15214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2280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98%。图1描绘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趋势。
  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图2显示了中国各区域GDP的增长趋势。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东部地区的经济规模超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总和。近些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迅速。2006年到2017年,西部地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6%,中部地区次之,为13.1%,超过东部地区的12%。各区域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图3显示了各区域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地区。2017年东部地区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是中部地区的3.8倍,是西部地区的6.1倍。并且,东部地区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依旧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图4显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东部地区的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尽管在2010年前逐渐下降,但近些年特别是2013年以来增长明显。中部地区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从2006年到2014年持续下降。尽管自2015年以来,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出现增长的趋势,但2017年的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2006年相比,减少了五分之一。西部地区的人均城市生活垃圾出现短暂的减少,而后逐渐增加,但整体变化不大。
  (二)各区域城市生活垃圾脱钩分析
  表2展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系数。东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在2006到2014年是稳定的,表现为弱脱钩的状态。2014-2016年东部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增加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几乎一样,表现为扩张连接。2016-2017年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增加速度减慢,脱钩状态重新回归到弱脱钩。中部地区的脱钩状态较为理想。中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产出的脱钩关系在2006-2007、2008-2010和2012-2014表现为强脱钩状态,这意味在这期间中部地区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减少。扩张连接在2014-2016年被发现,弱脱钩发生2007-2008、2016-2017。西部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产出的脱钩关系在2006-2008和2016-2017为强脱钩状态,这意味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在2006-2008和2016-2017减少了。弱脱钩状态出现在2008-2014、2015-2016。2014-2015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增加速度几乎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等,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产出的脱钩状态为扩张连接。   人口对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人口越多的城市和区域会产生更多的城市生活垃圾。为了消除人口对城市生活垃圾脱钩状态的影响,我们还计算了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GDP的脱钩系数。
  东部地区的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GDP的脱钩状态主要表现为弱脱钩。这反映了东部地区的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大于人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速度。东部地区在2007-2009和2012-2013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减少,呈现出最令人满意的脱钩状态——强脱钩。中部地区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脱钩状态要强于东部和西部。中部地区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强脱钩。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中部地区的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减少,这是对环境非常有利的。中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在2010-2011,2015-2017表现为弱脱钩.西部地区的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和东部、西部一样,表现为两种脱钩状态:强脱钩和弱脱钩。强脱钩发生在2006-2008,2011-2013和2016-2017.剩余年份的脱钩状况出现了弱脱钩。
   四、结论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更好的理解中国各区域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对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各区域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差异性,而后调查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脱钩关系。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各个区域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量存在巨大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同時产生最多的城市生活垃圾,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第二,无论从城市生活垃圾排放总量和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来看,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最强的是中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东部地区。
  参考文献:
  [1]吕君,翟晓颖.基于横向视角的垃圾回收处理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启示[J].生态经济,2015,31(12).
  [2]徐礼来,闫祯,崔胜辉.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以厦门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  2013,33(04).
  [3]皇甫慧慧,李红艳.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8,20(04).
  [4]李漱玉,杨璐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城市生活垃圾面板数据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
  [5]廖传惠.中国城市生活垃圾EKC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2).
  [6]杜淼,邵昱姝,安帅.北京市生活垃圾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6).
  [7]Zhang Z, Xue B, Pang J, et al. The decoupling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trend[J]. Sustainability, 2016,8(3).
  [8]Zhang Z. Decoupling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ncrease from Economic Growth: A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World Development, 2000,28(4).
  
  〔史峰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8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