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韵聪 张鹏

  摘 要: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2015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鼓励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过渡,而这种转变的关键就在于要加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因此,以会计专业为基础,针对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展开研究,分析现阶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建设措施,以期能够为同类院校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必要性;问题;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6-0142-02
  近年来,国内高校正经历巨大变革,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发展势头加快、教育对象大众化、教育投入多元化、教育与社会经济活动高度融合的态势。在这种改革形势下,摆在国内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紧跟时代所需,加快高等教育转型的脚步,着力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与创新型等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对于众多高校会计专业而言,要想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来进行。正因为如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完善,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加强实践教学而言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一、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有助于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学校的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着很多差异,很多学校缺少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社会调查与研究,致使我国大学生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要求。近些年,在国内高校教育改革形势的推动下,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除单项实训、课程实训外,还包括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可以提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基地,可以有效地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打破原有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成为教学模式创新的依托。
  2.有效促进学生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习什么,不能有效地把知识教授给学生,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在寻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其中实践教学是很好的突破口。在实践基地开展实训教学,教授对象的角色不再是课堂中的学生,而是企业中的某个会计岗位。学生可以在模拟企业环境中感受对不同岗位的要求,增强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3.有效促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重逐年增加,会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是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育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础,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摇篮,学生借由实践基地不同岗位的锻炼,掌握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众多商科学校的实践教学的经验出现了很多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用以实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基地缺乏有效管理。近年来,虽然各高校逐渐加强对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视,每年都会针对基地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许多高校由于需要考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没有切合实际地考察企业需要的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的素质和能力,导致基地管理较为松散,数量与质量严重不符,基地功能和能力培养不匹配。其次,实践基地由于利益相关方较多,在管理过程中,各方职责难以进行清晰准确的划分,无形中加大了管理难度。最后,很多实践基地管理缺乏规范性,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同类基地管理不协调,使得实践基地之间无法进行资源共享,进而影响人才培养作用的有效发挥。
  2.“双师型”教师人才匮乏。双师型教师通常是指既具有企业会计从业经验,又精通会计理论的专业教师。这种类型人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比较短缺,而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工作要求很高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意味着对会计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實训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往往从原理角度展开对实际业务的讲解,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就无法从原理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学生在面对政策或业务的变化时就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会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这一点看,实践基地建设要求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年轻高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对企业一线会计工作及业务的掌握并不全面。
  3.校企合作缺乏配套支持。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采用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其更加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且这种模式可以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但是如果相应政策和资金没有及时跟上,校企合作就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会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走的正是校企合作模式,如果缺少相应政策、资金与配套设施的支持,其人才培养作用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缺少政府这个坚强后盾,企业就缺乏长期合作的动力,使得学校在寻求合作方面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校与专业的长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有限,对高校实训指导教师往往缺乏适当的补贴与激励,虽然许多教师长期从事会计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缺乏指导学生的动力,对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大的损失。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措施
  1.强化实践基地管理。在建设会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同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应提高实践基地的教学质量,学校和企业应当将合作共赢作为经营发展理念。具体而言,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企业应当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管理能力的代表负责管理和统筹规划工作,专业方面,学校应当选派具有扎实专业功底与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落实工作,并为学生积极拓展实习实践机会。此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还应当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首先,可建立专职机构用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践基地按照不同的岗位进行相应的职责划分,同时建立灵活的岗位制度,促进完善实践基地的功能。其次,由于部分实践基地是与企业共同创建,应当针对此类基地制定并签署完善的课程建设协议、就业保障协议以及师资培训协议,便于实践基地的长期稳定管理,保障双方应当享受的权利与履行的职责,确保实践基地的各项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最后,应当对实践基地进行周期性综合评价,构建实践基地评价系统,围绕多方面进行系统性评价,对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实践基地进行整改,保证实践基地能够充分发挥效用,促进基地间协同发展。   2.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当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作为专业实践的指导教师,要重点关注指导教师的专业基础、工作态度与成绩,以确保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条件方面应选聘本科及以上,同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并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在工作中获得过良好成绩与评价的人员。通过聘请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能够进一步强化学校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同时能够使信息沟通途径得到拓展,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实践实习过程中,为其提供专业的双师师资队伍,保障实践与实习质量。为了能够深入了解会计行业发展形势,学校应积极鼓励实践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加强各高校实践教师的经验交流,互相沟通交流实践教学经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实践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逐步深化校企合作。近些年,国内高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如对合作企业在税收和投资方面给予一定优惠;还要从资金上进行大力支持,拨付款项鼓励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有了专项资金支持,除了用于教室等设施建设外,还能对企业中的实习指导教师给予补贴,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课堂所学不到的知识,进而提高实训效果。同时,应逐步深化校企合作,使实践基地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充,同时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了基地资源的辐射效果。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具备多种功能,不能仅仅是单一地促进实习与就业功能,同时应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毋庸置疑,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实现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日益突出,实践基地建设已经成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应与企业在实习与就业、实践课程建设、双师队伍建设上进行充分、深入的合作,才能实现实践基地资源的共享,提升基地品质,充分发挥基地资源的辐射作用,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建群.“互联网+”时代建设会计专业实践基地的新途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31-33.
  [2]  吴婷.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财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409-410.
  [3]  柯杰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19,(5):83-85.
  [4]  赵聚辉,黄诗华,李岩.基于会计实训教学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5):99-100.
  [责任编辑 文 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86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