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生鲜农产品物流渠道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京津冀三地要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要突出大城市农业功能的定位。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分散性、鲜活性、易损耗性的特点,这就对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渠道和运行模式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渠道的信息化网络建设不完备,相关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其每年在仓储运输等流通上损失率近30%,与部分发达国家5%的损失率有一定距离。因此,北京、天津、河北省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急需优化改善。
  一、京津冀地区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节点设置不合理冷链系统资源利用不合理,产品损腐率高,冷链服务水平低。目前我国的冷库多为冷冻库,主要用于食品、药品、机械的冷冻加工,专门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藏类库房数量较少。生鲜农产品具有分散性、易损耗性和鲜活性的特点,保质期限一般低于 30 天,且周转率较高,如果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将产品送至终端市场,则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河北省生鲜农产品运输装备技术较为落后,人均存储量低,冷链系统资源利用不合理,2018年河北省冷库总容量约为5300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不足部分发达国家的1/2,这与河北省庞大的生鲜农产品市场供求量不匹配。同时,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蔬菜为20%、猪牛羊肉为12%、水产品为15%,对比发达国家5%的损耗率仍有不小差距,每年带来的损失分别高达4807万吨、555万吨和730万吨,其中果蔬类每年损失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生鲜农产品流通主体分散经营。目前,京津冀三地的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小农户生产为主,生产规模较小,产地分散、综合实力不强,对于市场的动向反应迟缓,并且没有稳定的购销合同,因此造成了这些生产者不能在产品流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另外,现有的物流主体仍存在规模小、数量少、链条短的问题,难以整合分散的农产品货源,不利于生鲜农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增加了流通成本。据统计,市场上70%以上生鲜农产品的主要来源为个体农户和中小型的经营者,这是造成了河北省生鲜农产品流通交易分散、专业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京津冀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合作社中仍没有形成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更多的是在解决初级的农产品销售和初加工。造成农产品流通企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三)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信息化水平低。一直以来,京津冀下大力度建设生鲜农产品经济信息体系,目前三地中已存在不少生鲜农产品相关的网站,但总体说,京津冀地区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信息技术应用率不高,三地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仍在传统阶段。生鲜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较落后,有一批农产品物流园,信息服务建设还不完善,未能实现统一配送,且市场信息的指导功能还待进一步强化。同时,京津冀三地农业相关部门虽有各自的信息资源,但目前仍在各自为政的阶段,没有一套安全有效的统筹服务平台,信息共享率低。生鲜农产品的各渠道商农产品交易数据交流时没有统一标准,需要政府部门参与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渠道的监管。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生鲜农产品物流渠道构建措施及建议
  (一)提高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程度。由本地政府主导,结合生鲜农产品产地的环境和资源禀赋,引进专业种植技术和实践经验,提高生鲜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程度,通过这些规模化发展可以有效取得规模效应,提高生鲜产品的流通渠道效率,为农民增产增收。同时,积极发展生鲜农产品合作社,推动生鲜农产品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种植,抱团取暖,可有效提高生鲜农产品的规模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
  (二)积极发展鲜生鲜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大力推进鲜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具有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等特征,是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渠道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第三方物流专业化技术设备和物流管理,可以使物流企业的资金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提供支持,也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及设备尽早的投入市场,为生鲜农产品的供求双方提供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渠道流通效率,降低其在流通中的损耗率。
  (三)加强生鲜农产品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服务要求也与日俱增,京津冀生鲜农产品流动渠道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渠道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构建生鲜农产品流通数据库,提升信息加工、大数据处理能力。三地政府也应积极推动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可通过渠道大型终端商,收集消费者对生鮮农产品的需求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将所得结果反馈予相关渠道商,进而使生鲜农产品供应主体进行调拨供应,提高渠道运行效率和针对性。另外,为保证生鲜农产品渠道信息服务的推进,京津冀三地政府应牵头健全信息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生鲜农产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使相对分散、用途单一的涉农信息系统高效集成,多方共享。
  (四)增强生鲜农产品品牌效应 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河北省精包装的品牌蔬菜市场占有量不高,收益率较低,与北京和天津两地消费者的高端需求脱节。河北省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特征,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可有效满足京津两地高端人群的需求。同时,建立高端品牌生鲜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农村合作社或大型生鲜农产品中间商做起,整合各小型生鲜农产品生产种植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针对这些生鲜农产品实行与京津一致的检测标准,加大有机食品蔬菜产品质量认证,建设农产品供销信息平台,形成品牌优势。
  (五)支持物流运作主导经济体加快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环节高效运行的关键要求占主导地位的渠道商具有较大的规模,进而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可有效带动渠道内其它中小规模的渠道商的发展。而现在河北省的大型生鲜批发市场、大型物流企业等渠道商很少有能力在整个渠道中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现阶段,河北省应下大力度扶持一批能作为物流龙头的渠道商,增强其物流运转控制力.具体可以对一些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好的渠道商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他们创造适应发展的环境。同时,扩大生鲜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渠道影响力,支持其组织生鲜农产品的运销,进而引导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煜.京津冀经济带农产品物流体系运行模式现状与分析[J].当代经济.2016.
  [2]张雨航.四措并举推进京津冀农产品物流高效发展[J].现代物流报.2015.
  [3]乔立娟 赵邦宏 刘妍.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河北省蔬菜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90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