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高校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而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在高校实际应用中还处于探索阶段,未能满足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求。分析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能为高校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4-0072-02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预算公开改革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高校在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资金投入量不断增加,经济业务活动越来越复杂化,因此,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从实施情况上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各部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比如各归口管理部门,在项目的归口管理上,缺少对项目使用效率的预估,缺少专家论证,忽视了事前评估和事中评估,导致事后的绩效评估没有充足的依据。此外,高校各资金使用部门在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2.绩效评价指标单一。高校作为特殊的主体,具有特殊的社会服务职能。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应建立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高校绩效评价存在重视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重视定量指标忽视定性指标、重视短期指标忽视长期指标的情况。项目申报单位在预算编制分解绩效指标时往往倾向选择取向不太明确或者笼统的指标,缺乏体现高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的个性指标,造成评价指标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无法体现对资金投入和使用的全过程评价以及资金的最终使用成效。
  3.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高校在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的职能划分不明确,绩效评价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没有详细说明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高校绩效管理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评价结果没有体现在奖惩上,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评价结果得不到重视,缺乏后续反馈,无法实现权责对等,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无法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愈加艰难。
  4.绩效评价信息化程度不高。当前,高校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管理系统进行,但是,预算管理系统并没有满足高校的个性需求,需要高校预算管理人员和技术员根据高校个性需求开发相关模块;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目前还处于“孤岛”状态,没有与核算系统、资产呈批和采购系统等归口管理部门使用的系统相对接,财务数据与各部门之间不能共享,只能反映预算的申报及下达情况,无法反映预算的归口评审状态,无法反映和监管预算的执行动态情况,绩效评价的信息化程度无法满足绩效评价工作需求。
  5.绩效评价人员构成有待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需要对预算项目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但是高校绩效评价人员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性,在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制定和选择上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影响到了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优化对策
  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意识。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应渗透到每个业务环节,需要高校管理层和各部门支持和配合,高校管理者和各归口管理部门应树立绩效管理意识,高度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对项目使用效率进行预估,必要时聘请校外专家参与评审,做好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工作。高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需要发挥好指导培训和监督作用,跟进预算项目执行环节中的绩效评价工作。各经费使用部门要树立“花钱必问效”的绩效评价理念,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要建立健全财务指标和非財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实现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动态调整和共建共享;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要突出结果导向,重点考核实绩;要立足多维视角和多元数据,提高绩效评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如下表所示)。
  3.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执行监督机制。高校在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的职能划分应该有明确的界定,要完善绩效评价的管理办法,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高校审计部门及监察部门应参与绩效评价的监督工作。高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绩效目标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外部绩效监督和内部绩效监督等。构建多重责任主体,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把评价结果体现在奖惩上,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权责对等,保证权责的有效融合,确保监督的常规化、制度化、合理化。
  4.加快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从绩效预算目标的制定到预算执行过程,再到最终的评价和分析,都应在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中进行。高校应根据个性需求开发相关系统及模块,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当中的作用,建立可行的绩效评价信息化手段。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应与核算系统、资产呈批和采购系统等归口管理部门使用的系统相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形成比较直观的数据统计分析看板,准确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绩效预算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纠正。
  5.优化绩效评价人员构成。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越来越重要,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将影响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财务、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要求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和组织者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并具有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同时,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还需要分层次、分项目加强对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培训,更好地指导各部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做到合理编制绩效评价目标、规范使用资金,从而实现绩效评价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对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构建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各高校应对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及时找出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遇到的问题,搭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制定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应对措施,为高校更好地实现办学宗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文慧.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实务探讨,2020,(5):144-145.
  [2]  岳洪彬.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企业管理,2020,(3):140-141.
  [3]  龙力钢.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20,(2):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37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