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雨课堂视阈下的高校文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文学理论教学也面临重要的变革。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雨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过去传陈旧的文学理论教学模式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能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说雨课堂这样类似的教学手段已经变成新时代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简单阐释雨课堂的内涵及意义出发,对当前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依托雨课堂教学的特有优势,提出了高校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雨课堂;高校;文学理论;教学改革
  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影響,可以说高校所有的学生的日常学习,现在都是离不开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可以将大量的数据广泛而精准的传播开来,传输的效率大大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必须要主动适应新发展,把握住新的机遇。雨课堂就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结合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软件,该种教学模式让广大师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加增加,互动性更为密切,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高校文学理论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雨课堂的功能及意义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终端学习软件,雨课堂的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完成课前的知识预习;二是可以大大提高和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流程,是对传统的陈旧教学模式的一次改进;三是可以将高校文学理论课的教学的内容极大拓展,同时将高校文学理论课中比较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四是可以很好地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五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可以说,雨课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而来的一种教学软件,通过雨课堂不但可以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而且还可以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和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上课动态,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可以大大提高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效率。“
  二、当前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高校文学理论课的课前预习不到位
  课前预习不达标已经是当前高校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普遍问题,也是比较难以克服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客观层面来讲,因为高校文学理论课不是高校的主干课程,很多学生没有将自己的时间分配到高校文学理论课的学习中来,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非常低;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学理论课教材的内容比较狭窄,真正的学习内容基本都是要靠教师的课堂传授,学生总感觉对高校文学理论课的课前预习无从下手,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资料辅助,所以高校文学理论课预习的效果就不明显。
  (二)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手段单一陈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的讲解仅仅是停留在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甚至,有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从教材到教材,甚至认为只要将自己备课所准备的资料和知识一股脑传输出去,讲完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就可以了,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更是不会去关心。当然,出现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有很多原因,这也和当前高校整体的教学要求有关系,比如有的学校就一直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但是一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借助手机这个载体和媒介才可以完成,这样以来,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的整体管理要求就发生了冲突,必然会影响到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说,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会严重影响到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更不用说将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引入到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中来了。
  (三)只注重考试考核内容的传授,忽视了文学的艺术美感教学的本质
  中国文学都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美感,但是实际的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涉猎文学美感之类的教学内容,学生更没有能从文学理论课中得到艺术的熏陶。这或许是因为当前教育价值的取向导致的结果,因为文学美感的教学不能体现出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毕竟艺术的教育不能产生多少实际的效益,在这个追求实际效益的年代,艺术的教育就被渐渐移除了日常的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体系。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会在文学理论课教学中,只是针对考试要求和将来考试要考的所谓考点来提炼和传授相关知识点,虽然这样从表面上看,确实是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失去了文学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熏陶。
  (四)高校文学理论课课堂之外,学生缺乏对文学理论的学习和积累
  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文学理论课来讲,学生的课后学习和积累也是文学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课堂教学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借助课后的时间,通过自己对相关文学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复习积累才可以达到学习的目标。但是,目前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的体制比较陈旧落后,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相互脱离的,教师也很少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了解。虽然这样的教学体制下,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比较宽松的,但是对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讲,就会对自己高校文学理论课的学习放松要求,更不用说自己会主动通过课后的学习来拓展自己的文学理论知识面。
  三、雨课堂视阈下的高校文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
  (一)通过雨课堂可以对学生文学理论课堂的预习进行优化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学生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预习,那么对于文学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从这个层面来讲,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就可以通过雨课堂来给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的材料,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授课教师可以将自己将要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上传到雨课堂,同时对高校文学理论课有关知识点的预习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必须要按照教师的要求逐项进行预习和准备,学生通过教师的上传资料来掌握和提前了解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重点内容,这样也就从各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文学理论课授课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内容可以缩减,对学生比较感兴趣或者掌握不够充分的文学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或适当延长教学时间。这样以来,不但可以提升了高校文学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大大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真正做到教学相融。   (二)通过雨课堂可以对教师文学理论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提升改进
  雨课堂相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可以利用好互联移动终端,可以将知识有选择的,并且不间断传输给学生。通过雨课堂媒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实现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比如在传统的文学理论课教学中,因为时间等限制,所以只能照顾到极个别的学生,学生参与课堂的感受大大降低,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能融入到課堂中来。但是借助雨课堂后,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学生纳入到自己的视线,就可以一次引导多名学生甚至全体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比如,通过雨课堂对高校文学理论课有关知识点的提前充分预习后,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请学生讲解自己对某些知识点的个人看法和见解,将学生的地位提升至教学体系的核心地位,教师可以只承担一个辅导员的角色,其他的学生对其进行补充。这样的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的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效率也就必然会有效提升。
  (三)通过雨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美感
  中国的文学是极具艺术美感的,并且不同时期和体裁的文学都有着各自的独有的美感魅力。本来通过文学理论的学习,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唐诗的人文情怀,感悟到宋词的含蓄之美,从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学理论课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教育,加上文学理论课要表现的艺术美感又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全身心投入,并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理解场景才可以体会到这种美,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都是很难实现上述美感教育的目标。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和雨课堂这个现代教学媒介,情况就会有大的变化,雨课堂可以实现对音频和视频的传输,教师可以将纯文字的讲解转换成具体的形态,这样以来就可以大大增强文字的表现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帮助学生领略文学的魅力。举例来说,讲师讲解宋词的时候,可以将表现宋词的动态水墨画配上古典音乐展现出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亲临其景的感觉来领悟文学理论的艺术特色和美感。
  (四)通过雨课堂可以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较好地课后复习和巩固
  学生通过高校文学理论课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是很少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课后复习和巩固的过程中来的,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差的。但是如果能将雨课堂引入到文学理论教学实践中来,教师通过雨课堂将课后的复习内容上传到网络上来,学生的复习就会有所遵循,学生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复习和巩固,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就会更有效。
  总之,当前的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将雨课堂引入到了文学理论课教学。虽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比如综合教室和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教室对雨课堂教学手段的驾驭不够熟练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深入,传统的文学理论课教学必然会是要被现代教学手所段取代。雨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文学理论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主动学习文学理论。从这个层面讲,将雨课堂引入到高校文学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来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高校文学教学新理念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国培.论“互联网+”背景下的雨课堂与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
  [2]黄成龙.雨课堂让教学更轻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2).
  [3]张晓云,郑辉昌.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高校智慧教学活动组织之探究[J].高教论坛,2018(10).
  [4]彭继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
  [5]张兆延.“雨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课堂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9(2).
  作者简介:
  肖丽(1980-),女,贵州凯里人,文艺学硕士,副教授,凯里学院,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和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66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