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创新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新华

  【摘 要】创新是新时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保证,是新时期唯一的选择。本文首先从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向心力,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的体现及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向心力。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日趋多样化,职工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要在工作观念上体现创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新的观念和思路,就没有新的行动。观念创新必须冲破“禁区”,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创新,思路再突破。要彻底打破“唯书、唯上”这种固定单一的思维定势,向“唯实”转变;从听文件、听布置,转变为从实际出发,发挥能动作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把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计划与生产经营计划一齐下,两个任务一齐抓,双项目标,同步考核,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
  二、要在工作机制上体现创新
  固定的运行机制制约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原则、内容、方式。必须构建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变“小政工”为多管齐下的立体式“大政工”。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起以党组织为领导,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干部为基础和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要完善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参与企业决策形成、实施的全过程,把参与作用体现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的全过程,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要完善责任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建立经常性的分析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落到实处。要完善思想教育机制,由导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典型示范教育、科技文化教育等单向教育构成思想教育机制,实现思想由滞后向超前转变,变事后教育为事前教育,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把触角伸向企业的每一个角、各层人员。要考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处理机制、督促考核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等,形成一套科学的干部、组织、宣传、文化、阵地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三、要在工作内容上体现创新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把各种对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有用的知识,对丰富职工精神世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精神食粮,都吸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中,多方面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在企业内部要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要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统一观,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把爱国、爱企业,同爱自己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经常进车间、入班组、上一线、到现场,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急职工群众之所急,少说大道理,多做实事,多做得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以增加共同利益为目的,引导职工观念的转变,使职工在“情”的激励下爱岗敬业,在“法”的约束下努力工作。
  四、要在工作方法上体现创新
  受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习惯于灌输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工作游离于企业中心,走形式,图过场,实际效果不佳。要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偏重渗透拓展,从简单的说教向寓教于理、寓教于乐转变,从脱离实际讲大道理向贴近生产经营实际、靠近职工思想实际转变,从单纯强调“我讲你听”向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转变,从自我设计、自我循环向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转变等。要针对八小时内外不同特点,用不同形式开展工作,八小时内主要是参与、协调和调研,采用研讨式、交流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方式,八小时以外主要采取各种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场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过:“不创新,就死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求变的意识,敢于突破常规性思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的特点和规律,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积极应对复杂的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为生产经营服务中体现“生命线”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向心力。只要有创新能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活力。要改变思路,努力工作,求实进取,集思广益,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扎实、有效,要不断创新、进取,改变我们过去不利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向着有利于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不断变革创新,共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479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