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对于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在对策。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制约因素 对策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知识型、科研型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调整教育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1)传统观念的制约
  一是在培养方法上,受长期形成的传统培养观念,很多人认为没有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的实践经验根本培养不出技师,所以人们习惯沿用几十年的传统观念,把技术工人视为技能人才主体队伍,并严格按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去培养和管理,对现代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认识和基本途径。二是在对高技能人才认识上,由于长期以来沿袭的干部工人身分制度,加上前些年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社会上一直存在片面的人才观,认为科学家、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才是人才,而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专家型”工人也是人才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地方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至今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基本上没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缺少对当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划和计划。这些传统的观念严重阻碍了高技能型人才快速成长的良性环境的形成,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资金不足的制约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投入成本较大的教育类型,需要大量的场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原材料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就必须有大量经费的投入。然而,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认识不足,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偏重于普教、高教,办学经费长期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对于职业教育既缺少资金投入,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关心重视不够,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由于长期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教育经费无法保证,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十分简陋,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3)激励政策的制约
  长期以来,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价有一种“重学历,轻能力”“重科技,轻技能”的倾向。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尤其是对身份的限制较为明显,有学历或有干部身份的人员可以有多种晋升的渠道,而技能人才只能干一辈子工人。一些单位,甚至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在内,在用人政策上,以学历为导向,按学历、文凭的高低确定员工的工资标准和社会地位。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发挥技术才能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了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信心。加之,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得高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尊重。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低下,严重影响了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
  (4)管理体制的制约
  由于技能人才的培训涉及多个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界定不清、职责交叉、“证出多门”的问题,各行业利用部门优势,不严格按照要求考试、考核,纷纷颁发各式各样的资格证书,造成证书满天飞,“含金量”低,甚至对同一职业资格的技术等级考核形成两套标准、重复发证。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职业院校为了片面追求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以致虽然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但达不到职业资格的要求,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素质。
  (5)培训能力的制约
  在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情况下,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主要为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由于多方原因,不少高级技工学校尚存在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欠完善,规模不大的情况。而不少职业技术学院错误定位自身为普通专科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倾重于解决大专学历问题,忽视高技能的掌握,在技能人才培训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真正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条件的不多,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能力也较弱,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
  
  二、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1)转变传统培养观念,树立整体人才观
  现代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既要拥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事实践活动的技能,以及从事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产品生产和新服务的创新能力。这种人才绝不是靠"熟能生巧",而是需要十几年才能培养出来,例如,现在复杂零件的加工主要依靠数控机床来解决,现代的技师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数控编程这门新技术后,就可以轻松和高质量地完成生产任务。而传统型的技工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掌握数控技术就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也在加速,客观上也不允许像过去那样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才能培养出技师来。此外,在对人才的认识上,要树立整体人才观。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宣传高技能人才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应该将技能型人才纳入国家人才战略体系去规范管理,给高技能人才以准确的定位,为技能型人才快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经费的落实
  高技能人材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目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投入太少。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划教育时,一定要将技工教育纳入教育大循环统筹考虑,至少在今后一个不短的时期内要向技工教育倾斜,以使技工教育在短期内"强身健体"。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在各级财政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推动和基础工作开发。同时,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在企业实施职工教育经费统筹制度,在农村实施劳动力培训经费统筹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投入机制,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
  (3)加大激励力度,完善动力机制
  只有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制度,才能不断扩大和稳定高技能人才队伍。一是政府要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评选表彰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重奖,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激励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起对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工资制度。确保高级工工资价位不低于大中专毕业生,技师、高级技师工资价位不低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根据目前的经济水平,参照专业技术人员标准统一制定高技能人才的津贴、补贴标准,并在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推行高技能人才年金制度,稳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三是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服务。建立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库,对已经取得了等级职业资格证的高技能人才统一实行动态管理和服务。包括对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和获得全省突出贡献人才奖的高技能力才定期组织免费体检和外出学习考察,使他们感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心、尊重。对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尚未实现就业,或关闭破产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统一纳入政府就业援助范围,由政府优先推荐就业。
  (4)改革管理办法,确保鉴定考评质量
  一是统一标准。以职业分类、职业培训教学大纲和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教学工作和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工作。二是统一管理。根据国家、省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资格条件规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点的原则,确定并建立覆盖全市所有行业、地域、职业(工种)的培训机构和鉴定机构,加强培训机构和鉴定机构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对不按规定、要求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考证工作,培训、鉴定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培训机构和鉴定考评机构取消其资格。三是统一考务。严格执行国家的考务管理规定,建立资格审查、命题、考评员选派、考试和鉴定考评、阅卷、成绩审查的鉴定考评程序,明确鉴定机构和考评人员责任,严格考试考核纪律,对违纪违规考生坚决取消考试资格,对违纪违规考评人员坚决取消考评资格。四是统一核发。按照证书核发权限和办理程序,严格证书核发与管理。
  (5)加强校企联合,增强培训能力
  把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职技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企业和院校可在共同分析需求信息、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合作;也可以实施共同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合作方式;还可以实行师资资源共享、教学和生产设备资源共享、共同进行技术革新改造等形式。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定期组织校企双方就合作效果进行调研和评估,及时解决校企合作培训中碰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4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