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美德育差异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凌云

  [摘 要]中美两国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的不同,其德育的背景、目标、内容、方式都各具特色。对两国的德育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对加强我国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德育;文化背景;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213-02
  1 中美德育的传统社会文化背景比较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因此,研究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研究两国德育的基本前提。
  我国是一个奉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仁者爱人”教导人们要厚爱于众,这是一种宽容、敬人、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一种奋发向上、克己勤勉的进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崇尚伦理,其价值取向是:在认知上,重传统、重权威;在评价上,重农、重功名;在道义上,重仁义、重忠诚,孝父母敬长辈。
  美国是一个奉行市场经济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汇集了各种文化的多元化国家。美国思想文化源自西欧文明,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形成受到各民族的影响。美国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价值,同时又批判地将各民族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美国注重法律和契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和义务都由法律规定,所以,相互尊重、公正、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美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崇尚个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发展。因此,就个人道德来说,美国人崇尚诚实守信,相互尊重,富有同情心,对家庭、事业尽心尽责等。
  虽然中美两国传统道德的侧重点不同,但从根本上讲,两国的传统道德都是为政治服务,与政治紧密相连的。而且,两国都十分强调道德对个人素质的重要性,把道德视为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此外,两国都把道德与教育相结合,强调教育的重点就在于对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
  2 中美学校德育目标比较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本国发展的需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并受到文化传统、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制约。由于德育目标和国家目标、教育目标相一致,并且由于中美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两国的德育目标性质有所差异。
  我国德育的目标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强调约束力,注重传统,注重自我修养、艰苦朴素等。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国德育的目标是塑造尊重自由和宪法的美国公民,力求捍卫自由与平等。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其培养目标开放,强调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性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强调自立及勇于开拓创新的品质。美国的道德追求和学校德育的方向是培养“道德上成熟的人”。表现为尊重人权、诚实、平等;关心他人、寻求社会公正;为人正直有责任感;力求和平解决问题;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关心国家和世界重大问题等。
  尽管两国德育目标的性质和表述方式不一,但两国学校德育目标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要求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家、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独立的人;都具有国家法制性,在目标确立的过程中,都受到各自的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从具体培养任务来看,美国强调学生在了解人类的共性及文化、种族、宗教等多样性时,大力促进个人品质和道德能力的独立自由发展,突出道德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我国的德育目标则突出政治取向,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等集体主义思想意识的人,对学生的独立个性的培养并不够重视。
  3 中美学校德育的课程和内容比较
  我国对学校德育的课程设置实行全面规划,制定统一的课程,规定课时,编制统一教科书、参考书。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能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②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③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道德情感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德育课程的特点:①统一的道德课程,课程管理和实施高度集中。②注重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的知识性教育。③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存在简单重复和脱离实际的问题。课程安排上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道德思维能力的实践机会较少。
  美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人文科学学科中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学科中的道德教育。美国不开设独立的道德学科,不传授德育目标所确立的道德知识内容,而是通过以人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以及“道德实践”、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全部教育活动进行道德教育。美国的道德教育很少在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中得到反映,更多的是借助“隐蔽课程”,让学生在某种道德环境中受到无意识的教育和影响。
  美国德育内容的特点:①尊重个体价值,注意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国的价值观体系是个人主义的。②注意公共品格的培养,紧跟时代的主题。诚实、仁慈、自律、宽容、博爱、勇敢等美德一直是美国德育的基本内容。③德育内容的层次性、渐进性和渗透性。美国德育在内容上很注意因材施教,力求教育内容的设置体现层次性、渐进性和渗透性。④注重专业伦理。美国德育除向公民进行品德、法律、公民价值观教育以外,还增设了专业伦理教育。
  4 中美学校德育方式比较
  中国德育方式的特点:①封闭性。我国的道德教育总是把学生束缚在校园里,禁锢在课堂上。②单一性。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式的影响,我国的德育教育者习惯于单独运用某一方法,存在单一化倾向。③明显性。我国的德育方法一直以公开、显性、直接为特征,从小学到大学都设有专门的道德课程。④灌输性。灌输是我国德育一贯坚持的教育原则。
  美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开放的”道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特别是独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其次,它是一种“发展的”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愿意接受的。最后,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或实践,获得道德的成熟。美国的教育方法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种:①正面灌输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美国道德教育也采取灌输的教育方法,只是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因素,通常采用正面灌输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②多元性和正面指导相结合。美国社会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不强求一致。③实践性和层次性特点突出。许多美国学者认为:“道德伦理规范的灌输无济于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真正的教育途径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责任感,必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和切身的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美国德育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4.1 中美学校德育方式的共同点
  (1)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中美两国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美国没有专门的独立的德育课程,主要通过开设历史、公民学之类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2)通过各种校外活动进行道德教育。美国学校通过各类社团、讨论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社会问题,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有利于交流思想、传播价值观念。中国学校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操。另外,两国都通过国庆、各种纪念活动及入学典礼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心理咨询与生活指导相结合,实施道德教育。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的专门机构。并在组织上、人员组成、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上都有妥善的安排”。近几年,我国也开设了各种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针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但是,我国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其专业化程度还不够。
  (4)校园环境与社会设施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美国学校注重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强调校训、校规等。并通过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堂、博物馆等社会设施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我国德育同样注重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在教室张贴名人警句,开展各种爱心活动、服务活动等。
  (5)利用媒体进行道德教育。报纸、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等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迅速。因此,媒体成为了两国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4.2 中美学校德育方式的不同点
  (1)课堂教学形式不同。我国的学校侧重灌输训练式教育,即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训练,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的学校更倾向于问题讨论式,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专题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作出道德判断,从中明确道德价值标准。
  (2)宗教是美国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宗教对美国的道德教育的作用极大。美国的道德价值观念源于基督教教义,所以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玄武,等.比较德育学[M].2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陈俊珂.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J].比较教育研究,1999(1):45.
  [3]理查德•哈什.道德教育模式[M].傅维利,译.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武凌云,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8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