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务英语写作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蓓

  摘要:从培养目标上看,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外贸函电写作和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处理国际商务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变化和概念的更新给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看,教学计划相差甚大,所用教材各自为政,所开课程极不统一,而且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这一领域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也正是基于此原因,笔者试图就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关键词:商务英语;写作;困境;出路
  
  一、商务英语写作之困境
  
  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即ESP)。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不是一般的英语语言教学,它比一般的英语专业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还要熟悉商贸知识,能自如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
  尽管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公共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科专业毕业生能够充分地使用英语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在人才市场上,英语(包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竞争不过英语较好的商科专业学生。毕业生竞争力弱将导致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教师队伍不安定。“大纲”在课程设置上却与其培养目标不完全一致,仍沿用传统的语言、文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在“课时分配表中”,与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技能相关的课时占82%,相关专业知识的课时仅占18%。这18%的课时涉及许多相关专业。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知识结构、技能仍以语言、文学为主;而社会对单一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统计降至零,而需求量多达60%的是“外语+专业”的学生,按我们目前的课时比例培养是根本达不到的。
  
  二、商务英语写作之原则
  
  鉴于商务英语写作及其课程的种种特征,要实现其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者和教学实施者应该做到两个转变:其一,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教授为纲要、以解释语言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语义、语法、语用、修辞、语篇等角度,探讨和分析商务英语写作的语言特点,突出语言交际功能;其二,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把语言和商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重视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写作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技能和商务背景知识的密切结合。这在客观上要求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商务知识的传授。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这三个要素应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商务背景知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很宽泛,包括国际贸易、金融、营销、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它取决于学生所修的专业化程度及未来求职的性质。商务背景的内容决定着该情景中需要运用的语言以及交际技能。语言技能是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表现在接听电话、洽谈、演示,以及书写信函、报告、备忘录等。有效的交际除受语言技能影响外,还涉及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策略、社会文化背景、交际双方关系等。这些因素也应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得到重视。
  (2)以英语为本,注重语言基础,培养运用能力。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宗旨应当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因此,坚持“以英语为本”这一原则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实点。语言交际必然涉及交际的有效性和交际效率,有效性寓于准确性,效率寓于流利程度。商务英语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准确性。商贸方面的法律文书、合同、单证等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措辞严谨,这对语言的要求非常高。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即便学完了两年高校基础英语或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书面表达中,基本语法、用词、标点等方面的错误仍比比皆是。这表明当前英语教学不是“重视准确性有余”,而是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这些平日养成的不良语言习惯,会给日后商务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所以,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仍十分必要。
  (3)注重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商务英语教学与E G P教学的一个重要差异就表现在教材的选择及发展上。一般说,真实语料的使用是E S P课程教材的共同点。真实语料应选自真实场合并确定所选内容与将来学生使用的目标语场合直接相关,以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但目前的商务英语教材大多是面向大众,而不是为特定的学习群体度身定做的。基于E S P课程较为复杂的需求分析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一般教材难以满足各种学习群体的需求及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需求选编教材。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背景不同、毕业求职方向不同,其需求也必然不同,课程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如果是外经贸专业的学生,教学语料的基本来源应是外经贸公司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公司介绍、产品演示、撰写报告、市场调研、商务会议及询价、报价、运输、保险、支付等商务洽谈环节。在开展这些包含目标语境所要求的交际任务的模拟活动时,教师须提供相关的教学语料,同时还可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本身就在学习真实语料,同时也是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明确的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商务英语写作之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众多高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把商务英语作为主要学科方向之一。但与许多学校相比,普通高校的商务英语学科现状相对滞后,不但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而且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把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笔者提出以下构想:
  
  1.与国外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商务英语专业
  上海外贸学院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Un iver sity ofCentral Lancashire)从2000年开始合作举办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中兰开夏大学是英国第一个建立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该校的语言教学在英国排名前10位。该项目引进了8门课程,全部采用原版教材。根据英国政府的规定,这一项目在运行一年后,先后经过了双方专家的正式评估,均获高度评价,从而成为该校在中国所有合作项目中的第一个特许项目。这样,我国高校可以学习上海外贸学院的做法,通过引进、“嫁接”,提高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水平,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特别是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分批选派教师去国外的大学进修,或在国内授课期间,与外教共同备课、研究教学方案,共同组织研讨会。这样,有利于形成一支具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教授英语国家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队伍。

  
  2.引进国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
  在这类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中,笔者认为:英国Vektor Mu ltimedia Co. Ltd的英语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语言训练系统,包括Con n e c t ion s、Business Activities、Language Library和Task Force四个部分。其中,Connections包括商务、科技和旅游三个部分,以商务为主,Connections的主体是Main Course,包括以商务为背景的131个To p i c供学生训练;B u s i n e s sActivities是针对Connections中的重点商务场景的强化训练;Language Library相当于学习图书馆,可用作听、说、读、写及语法的综合训练;Tas k Forc e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商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3.引进先进院校的优秀课程
  湖南大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置的理念、基本原则、教学目标和内容及系统的课程设置,出版了《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支付与结算》、《国际商法》等教材,并开发了基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系列商务英语网络课程(该系列网络课程为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该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适合英语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作为选修课,而且适合国际贸易、法律、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专业英语选修课。
  引进上述课程不但可以进行一般常规性教学,而且使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准备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4.建设具有特色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
  纵观全国各校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建设,以湖南大学开发的基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系列商务英语写作网络课程最为系统。目前尚缺基于法律专业的翻译教程。笔者执教法律英语双学位的翻译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一般性资料,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因此,编写法律英语翻译教程,把翻译理论与方法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商务英语教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5.
  [2]王玲.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外语,2006,(3):142-146.
  [3]张佐成,王彦.商务英语的界定[J].国际商务,2006,(1):34-37.
  [4]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07,(1):87-89.
  [5]EllisM & Johnson C.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5-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