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山应该如何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天昊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可谓是被后世推崇的皇帝,甚至毛泽东也将其与秦皇汉武并称,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帝王,却偏偏选择了懦弱无能的儿子李治做了皇帝,而其最能干的儿子,却先后死于非命。
  长子李承乾,母亲为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彪悍聪颖者,深得宠爱,因嫉妒同母弟李泰受宠而怀疑太宗改立,于贞观17年谋反被废。太宗不舍赐死,使李承乾活了下来,后来还是莫名其妙地死了。
  第四子李泰,李承乾同父同母弟,曾封魏王,小时候也聪明异常,虽然长子李承乾是太子,但李世民本身也是二王子继位,由此,自认才略过人的李泰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太子和魏王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太子李承乾被杀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郁闷过了几年之后,于贞观21年,在其35岁的时候不明不白地死了。
  第三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融合了两朝的高贵血统。据说李恪文武全才,唐太宗认为,在众多儿子中,他最像自己,以前就曾经想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的反对。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兄弟,李承乾和李泰、李治的舅舅。他看到李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在成功帮李治继位之后,李治集团害怕李恪声望太高,恐怕未来有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李恪找个借口给杀了。
  最后继位的,是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幼子李治,由于是皇后嫡子,而且太宗在世的时候,李治因为不及几个哥哥有才华,反越发显得恭敬仁厚,这让早被能干的儿子逼得整日烦扰的太宗很是宽慰,最终确定李治为太子。
  可惜李治其人,是唐王朝历史上最无能的王族公子,此君当世时被自己的皇后欺压,死后也被皇后戴了无数绿帽子,更严重的是,此子更差点把李唐江山给搞丢了,被武则天玩了个改朝换代,几个儿子也被武则天杀了大半。
  某种意义上说,李世民与儿子们之间的现象,乃是一种必然。在封建社会,帝王们虽希望有能干的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以使江山万代流传,但是,王权的排他性,却往往使当世帝王与未来帝王之间产生冲突。
  在杀死竞争的兄弟之后,“功高盖世,海内归心”的李世民就逼父皇李渊退位。历史上更有甚者,干脆搞个弑父杀君的把戏,夺了老子的帝位,如春秋霸王楚王商臣、匈奴冒顿单于,都是羽翼丰满之后,杀父自立。
  于是,王子是皇帝的心头肉,又是眼中钉。既是生命延续的希望,亦是未来的竞争者,乃至生死之敌。历代皇帝,对于能干的儿子,往往有一种隐秘的敌意,这种隐秘的心理,有时候不免也会表露。如宋太宗的儿子元侃被立为皇太子后,京师官民在见到太子的风采之后,称赞太子有王者气概,足以托付天下,结果宋太宗大怒说“四海心归太子,欲置我于何地!”如果不是宰相寇准帮太子说情,有名望的太子,未尝没有被自己的父皇找借口整死的可能。
  皇权的争夺充满血腥,唐太宗最能干的三个儿子都不得好死,反是选择了最无能的儿子继承皇位,其源头即在于此。
  现代社会,与传统帝国亦有相同之处。
  有些企业领袖把企业看成自己的王国,不容忍别人侵犯其权威和荣耀,“儿子”(或部属)逐渐显露出超人的才干,树立了威望,一些企业领袖却走不出贪图权力和名望的心魔,对“儿子”接近乃至超越自己不是由衷欣慰,而是嫉恨其夺走了光环,由此暗生杀机。
  中国宏基集团掌门人施振荣为企业领袖提供了借鉴。曾有人问施振荣,当很多当初在施振荣的鼓励下独立的“泛宏基兵团”初步超越宏基,施振荣会不会后悔,施振荣说,看到自己培养的企业家超越自己,不会有丝毫不快,而是欣慰。
  社会需要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对于很多企业领袖来说,不是有没有出色的接班人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容忍有人超越自己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0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