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五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金双

  摘要:在学习并多年运用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模具类专业构建“五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广度合作、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互相融合、“三证”结合、“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等方面,真正实现行业企业与学校融合,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关键词:高职 模具专业 校企合作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131-02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基于中国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要有利于规模化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高职教育要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任务是培养专门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为此提出了构建“五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参考。
  一、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与广度合作,探求学校行业企业共发展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学校与行业、企业联系的桥梁。高职教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培养目标能力化、课程设置职业化,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技术为主线,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教学体系。因此,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走出校门,构建学校与行业、企业联系的桥梁。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行家与专任教师担任委员会委员,为专业提供人才需要信息及能力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确定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应知、应会”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并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帮助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学生“双证”教育以及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等。
  2.做好“借”字文章,融入企业求发展。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谋发展。为此,提出了做好“借”字文章。一是借名师提高,学校从企业、行业转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行家担任兼职教师。二是借资源补不足,在校外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弥补学生校内职业能力训练不足。比如,教学计划中设立“模具顶岗实习”、“模具轮岗实习”课程。
  3.练好“内功”打好产学合作办学的基础。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关系是非竞争的“双赢互惠”关系,要寻求合作伙伴,首先要练好“内功”,取得合作的主动权,营造自己的“品牌”,让合作者愿意合作。学院首先抓好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比如,学校开设的课程要符合企业要求,要学以致用;教师架好校企桥梁,让学生利用好假期,尽早地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可设立暑期专业实践或社会实践)。
  4.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到企业锻炼,不仅可以检验自己,发现并弥补不足,还可以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课题、新方法,找到自己的改进方向和研究项目,逐渐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成为“双师型”教师。
  5.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有效解决模具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优先保证模具企业用人,并能为企业逐步建立起模具资料信息库。也可以根据企业需要给模具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逐渐把企业的培训基地放在学校。比如,成立模具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二、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校内教育与企业教育资源
  1.建立仿真式校内实训基地,营造企业氛围。对原有的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实训基地进行调整、改造与整合,形成多功能实训中心,各教学实训中心按照模具企业岗位特点设计,在实训期间全部按照模具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或仿真进行,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企业意识,为下一阶段到企业实习打基础。
  2.建立多种形式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根据与企业合作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基地、规范性合作基地和示范性基地,并进行分级管理。专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全方位的校外实训网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将企业作为实训和工作场所,以满足学生实训与就业;二是由企业提供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按企业的要求建立实训和工作场所,可满足学生实训和企业对外服务。
  三、理论与实践融合,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随着高职生源的整体水平下降,学生常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高职学生的特点感性理解能力较强,理性理解能力较弱。通过我院的访谈调查,发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应具有基本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再学习能力。目前已在岗位工作几年的毕业生,要求加强基础课程(重点是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呼吁很强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和真正完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曾有说法:职业教育“基础知识够用”,但是“基础知识够用”不是削弱基础知识,而是突出其有用部分,不但不是削弱反而加强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
  在专业课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目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全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某模具设计与制作,如何提高技能,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模具专业理论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教授某种模具测量仪器的使用,在课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将说明书的使用作为重点,而应当将检测原理、结果分析、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作为重点。这样学生学到的是一种解决方法而不仅仅是使用这种仪器的技能,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再遇到类似及相关的仪器,就知道如何应用;再说学校内的检测仪器跟不上模具企业新仪器新设备更新。
  四、“三证”相结合,炼就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职学生要成为合格高职毕业生,要获得 “三证”,即获得工作经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三证合一的评价模式(见图1)。(1)职业资格证书是由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校外部门)对学生职业资格考核证明。(2)工作经历证书是实习企业或实训教师出的“实习教学环节证明”。它是实习场所实习企业所持有的证明。(3)学生获取“工作经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先前条件,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综合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单一,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避免了对人才的误判和偏废。
  简而言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为求职者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一张质量“保证书”;求职者不仅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培训背景、工作阅历;而且还向社会展示出求职者个人对某个职业工种的一技之能,或对某个职业工种潜在的创造性。
  五、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
  1.高职教学团队现状分析。高职教学团队结构除存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不太合理外,更主要是“双师”结构不合理,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较缺乏。而有的学校把“双证书”、“双职称”作为判断和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而忽略该教师是否真正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或企业工作经历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
  2.“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必须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基本任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了解职业岗位群,组织适用于就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建设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校企合作共享课程等多元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有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研讨与建设;也可通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编写课程标准以及共编写实训指导书、教材或其他相关教学材料。
  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实现“专兼”相长。在教学团队中,由理论教师实施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由较高实践技能理论教师开展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或理论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由实践教师或兼职教师与专业理论教师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训指导;聘请由企业专家或行家与理论教师共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结束语
  通过“五合”模具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深度与广度校企合作;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紧密结合,可充分利用好校内教育与企业教育资源,实现校内教育与企业培训共赢;通过“三证”的结合,实现较合理高职业人才评价体系,练就好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五合”模具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可建设一支真正含义上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王素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6).
  [2]徐平利.工学互动组合:重构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新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7,(3).
  [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4]田春芝,徐志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的再认识[J].教研论坛,2009,(7).
  [5]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6]崔宁波,颜华,吉洁.《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责任编辑 陈凤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