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可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在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下进行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模式内涵及特点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十三五”期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在创建优质院高校的过程中都进一步强化了创新创业内容,也有很多高校教师将创新创业作为特色项目进行申报。当前,很多高校在校企协同创新上进行了理论和教育实践,主要是对“双创”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和职业能力要素的校企协同研究。在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下进行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办学体系主要是基于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为主体,学校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结合企业和学校“双主体”模式上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2.1 刷新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内容
  一方面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将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融入艺术类各个专业的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并把创新能力和创业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里重要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如何设置课程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和美国一些具有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高校,学习如何把创新创业课程合理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并把学生创业构思、融资理念、如何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去设计课程。
  2.2 将创新创业课程合理融入专业课中
  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在新生入学初期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模式中有创新创业的职业概念,并开设创业基础、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在后两年的专业课中,引入创新创业实际的课程,比如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类、市场营销类、创业实战类等课程。引入创业课程相关的讲座及微讲坛,并与实习实训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现在各个省市都有关于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比如“挑战杯”“彩虹杯”等赛项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参赛这个契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还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渗透于思政课程中去,加大力度对国家创业政策的宣讲。
  2.3 建设创业实践体系,积极寻求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打造一个基础平台,并将各个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与校企合作渠道联合,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内容都合理的配置,以校企合作创业基地为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新形式。
  积极寻求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合作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训练非常严格,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当前各大高职的校企合作都停留在大三下学期学生就业实习实训课程内,此时,必须推进创新科技成果的实物转化,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对接,最后成果校企双方共赢。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把创新创业落到实处?一方面,学校专业内的创业导师可以将一部分业务带领学生在校内完成,由学生独立注册公司,由创业导师指导,最终完成孵化;另一方面,如果创业导师在指导学生创业团队教学过程中遇到非常优秀的创业计划或者技术更新内容,经校企双方专家审核后可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后,向企业推荐,吸引企业进行投资,帮助学生创业起步,实现将创意或科技成果向实际成果的转变。
  3 探索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项目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创新创业为例,进行“产教融合、五项对接”,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深度研究。从教师教学、教师评教、学生评学等多方面进行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基于创新平台的搭建、校企双主体实践教学模式和校企双主体办学背景下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为主线探索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阶段市场的创意孵化主要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意品的衍生。高职设计类专业以企业或创意园为创新产业孵化平台,基础知识与实操技能相结合、教室实训与企业实战相结合,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细致到创新课程体系及校企协同实践教学、学生和导师双评价标准等方面激发创新创意思维,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教学体系,为社会产生创新型物质效益、丰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效益。
  在企业中,生产的产品非常多,高职学生在企业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快地跟企业导师进行产品制作,少数学生思维创新性较高,能够跟企业导师进行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发,企业对创新人才技能需求与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相符合,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主体,是具备校企双主体合作应用型实训实践基地的基础。
  4 结语
  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是非常系统性的流程,需要校企双方整体而细致的规划,也需要高度的契合和强有力的执行。本研究是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创新创意设计人才社会需求大而且高职校企双主体合作的企业资源较多,因而校企协同创新的模式也较多,本文仅给具有相同产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家骕.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5-25.
  [2] 王庆环.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教育[N].光明日报,2017-08-12.
  作者简介:吴韦(1982—),女,湖北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