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秀芳

  提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加,但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管理薄弱现象。为此,应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法规制度建设,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监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展开论述。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对它们的管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不是没有固定资产金额账,就是没有实物账,不能从价值、实物形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反映,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存在状态,不能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二)管理意识淡薄,认识不清。目前,部分单位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重钱轻物,存在很大片面性。观念上的偏差导致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得力,使购置的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编制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三)账实不符,家底不清。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固定资产不能做到及时入账,尤其是房屋建筑物;二是购入的固定资产(或接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
  
  (四)监管机制不完善。由于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出售、报废、转让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致使单位领导对部分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一无所知,或假装不知道,使其长期挂账。再者,有部分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有部分可追回的资产或是碍于情面、或是怕麻烦不予追回,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单位机动车辆或其他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或报废时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具体表现在: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虽已报废,也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在财产清查时形成财产损失。
  
  (五)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度不健全,导致某些单位的大量固定资产闲置,而另一些单位又重复购置固定资产,这样就一方面造成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二、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这种现状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拨款,而资产一经形成就为单位或部门占有、使用。因此,有些单位领导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不重视管理;还有的单位领导对财产变动的决策缺乏民主化,不经集体讨论就自行决断处理。也有一些单位领导以权谋私,将闲置的资产据为己有,导致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弱化。
  
  (二)管理体制不顺。从财产关系上说,国有资产是全民的公有资产,说起来人人都有一份,也“人人有责”,但运行起来并没有全民利益的人格化代表真正负责,出了问题,造成损失,却找不到人承担责任。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资产形成与配置上,财政预算软约束,资产配备无标准可依;资产使用上,缺乏客观公正的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资产的使用效率无法进行有效评估;资产处置上,缺乏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导致处置过程随意,资产浪费及流失严重。
  
  (四)管理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无法实施有效的资产管理实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关的法律建设却远远落后于实践。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及时、系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的数量金额进行核算,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总量、结构、存在状态以及增减变化。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明确责任分工。
  
  (二)定期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每个单位应当在年度终了以前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清产核资规定的程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处理后,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三)建章立制,实现科学化管理。为完善资产登记、保管、核算、出借、报废等工作程序,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起一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使用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购建制度。购建固定资产前要从经济、技术性能及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既保证满足日常需要,又不造成浪费,做到物尽其用。
  2、建立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制度。对经过盘点的固定资产清仓排队,对超过规定使用年限又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或保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说明报废理由,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作报废处理。同时,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做到账实、账卡完全相符。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
  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
  
  (四)改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形式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即:
  1、不改变现有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增加累计折旧科目。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固定资产原价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方法,在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对应科目的差额中反映折旧额。如:固定资产为2,000万元,固定基金为1,800万元,则累计折旧为200万元,随着累计折旧额的增加,固定基金相应减少。
  3、编制固定资产使用及折旧情况明细表,在报表后附加说明。
  4、年终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起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评估,以较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有价值。从事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可直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另外,还可建立预算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运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节支增效的巨大潜力。
  
  (五)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在购进固定资产时,就需要根据它的基本信息给它编号,这个编号要包含原值、价格、购进时间、型号等信息,且每项固定资产编号是唯一不变的。这样,要查找资产的账面价值时,只要记住编号,在财务账上就可以很容易地查到。在报废环节,固定资产处置的残值收入与固定资产编码对应,直到此项固定资产退出单位,其编号也结束使用。
  
  (六)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财政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淑瑾.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鲁珠坛,2006.6.
  [2]向树枝,石柳叶.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2006.10.
  [3]毕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干部学刊,2007.1.
  [4]常林青.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山西财税,2006.10.
  [5]马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科技与经济,2006.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