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人员职业自我效能感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乃姝

  提要职业自我效能感对会计工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会计职业自我效能感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影响会计职业自我效能感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培养会计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关键词:会计;职业自我效能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era最早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总是和特定领域相联系,职业自我效能感便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个体对自身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本身。职业自我效能感可按职业心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职业所规定的有关内容能力的信念;二是有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即
  个体对自身完成有关职业行为过程,实现行为目标能力的信念。
  
  二、职业自我效能感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一)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繁多、步骤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申报和缴纳税金等工作。在工作中面临挑战时,职业自我效能感低的会计,往往将其视为一种威胁,因而采取回避的态度;职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会计,则常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在他们看来,正是这些挑战为其提供了各种学习新技能的好机会。因此,职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会计和职业自我效能感低的会计相比,他们会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更高的组织承诺水平、较低的离职意愿。
  (二)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会计人员工作动力的源泉,能为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提供不断进取的力量。具备较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会计,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更热爱会计工作,他们在面对新工作、新形势带来的考验和挑战时,对自己的能力有充足的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应对会计行业发展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具备较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会计,常常会怀疑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萎靡不振,缺少工作热情,工作绩效低,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从而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影响其所在单位的发展。
  (三)影响会计人员的身心健康。会计的工作任务重,承受的压力大,执业风险相对较高。身处这种紧张、快节奏的环境中,会计人员难以避免挫折和失败的经历。面对失败和挫折,具备较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会计能摆正心态,对自身能力有准确的认知,有效调节自己的态度和情绪,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而具备较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会计,挫折会带给他们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以后的会计工作,也影响身心健康。
  
  三、影响会计人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一)个体经验。个体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亲身实践的成败经验,它是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效能信息源。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会计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尤其是在会计工作中连续多次的失败经验,往往会导致其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降低。特别是新手会计人员,他们往往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在现金管理和账务处理上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对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并做出积极的行为反应。那么,这些经验就会在他们心理上形成阴影,导致这些会计人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缺少足够的信心做好会计工作。
  Bandera等人研究表明,他人的间接经验也会影响个体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其他会计的成败经验,也影响会计人员本人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这种间接经验的影响在新手会计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二)个性特征和生理心理状况。个性特征是影响会计人员职业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因素。具体表现为:1、能力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会计,相信能力可变,通过学习实践能提高业务能力,失败只意味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当,不会动摇其职业自我效能感;而持能力固定观的会计则认为能力是一种固定的、不可控制的特质,他们一旦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归因方式。归因是个体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当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有些会计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足等内部可控因素,因而不会损害自我效能感;而有些会计习惯于将低绩效归因于个人内部不可控因素,这样常会损害其职业自我效能感。3、自我监控偏好。这是指个体对自身行动情况有选择性地加以关注的偏向。有些会计倾向于关注自己在工作中表现消极的方面,从而削弱其职业自我效能感;有些会计习惯于注意自己工作中的成功方面,则不会削弱其职业自我效能感。
  生理心理状况也影响会计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疾病、身体不适或焦虑、抑郁等会降低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而轻松愉悦、适度紧张等有助于会计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三)他人的评价和说服。重要他人尤其是单位领导对会计的效能评价,会直接影响会计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当重要他人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表示信任时,比较容易维持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促使会计付出更大努力去做好工作。相反,如果会计人员的能力受到重要他人怀疑和贬低时,会损伤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说服主要是指来自社会的鼓励、劝说等,如来自领导、同事、家人的鼓励等都十分有利于会计职业自我效能的提高。
  
  四、会计人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一)培养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关系到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决策,他们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业务和金钱的进出,肩负的责任重大,一旦出现失误或是差错,就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真所谓“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有时候工作量也许很少,可是却不能出现一点点的错误。所以,会计人员要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从而避免犯错误,以减少工作失败的经历。
  (二)有效的继续再教育与积极的学习。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如现金流量表、企业重组等新业务、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亟待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和实施。所以,有效的继续再教育能让会计人员不断“充电”、“加油”,更新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财务工作。会计职业能力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主管部门的教育或培训,更需要会计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创新的精神,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宏观的把握,也要对企业发展和会计工作有微观的研究,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平时投入更多精力学习大量的新知识与新方法。
  (三)自我调节。会计人员身心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易导致身心疲劳,所以一般做会计都会觉得有压力。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重视自我护理意识。一方面可以向亲属、朋友倾诉自己的苦恼,通过谈话得到宣泄;另一方面可以参加一些娱乐、体育活动,这样可以放松精神,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计还要锻炼自己的个人品质,相信自己的能力,采取正确的归因方式,客观、理性、积极地看问题。
  (四)团体辅导。诚如上面所说,会计工作任务重,承受的压力大,执业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会计人员职业倦怠是指会计人员在长期压力和工作疲劳的体验下所产生的,通过情绪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衰竭状态,是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依附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缓慢发展过程。主要症状有消极怠工;个人成就感降低;厌倦、无助、冷淡等消极情绪增多等。可见,这种衰竭状态不仅会损害会计人员的心身健康,也会降低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从而妨碍工作质量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会计人员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维护心理健康,从而让他们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会计工作中去。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2]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8.
  [3]A・班杜拉著.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丁莉娜,孙永军.会计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评述[J].北方经贸,2008.10.
  [5]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0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