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概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创发

  摘要: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资本的有效配置取决于利率信号的形成和传导。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利率市场化。文章在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同时,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货币
  
  利率市场化是指改变过去由中央银行统一决定利率的模式,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的推进过程。
  第八届“《财经》年会2011:预测与战略”12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年会讲话时强调:“要有步骤、有计划、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周小川的这一番讲话,无疑给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打了一支强心针。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资本得以有效配置的根本在于利率的市场化。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市场化的关键是利率市场化。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停滞了好几年。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的。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同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构想:“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完善货币市场……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在2002年十六大报告里面,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这个概念。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而2003年3月人民银行公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基本上是遵循上述思路,朝着上述目标推进的。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正式开始。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同年10月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2002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同时,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我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4年10月,基本取消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仅对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2.3倍的上限管理。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也实现了上限管理。同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截至2008年,放开的本外币管制利率累计达123个品种,管制利率减少到24个品种。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业还很注意培育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另外,我国在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方面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人民银行推出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CHIBOR);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运行,并在今后三年多的运行中充分体现了其对我国市场利率的代表性。随着利率在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的调控也逐渐从规模调控转变为价格调控。2007年以后的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银行没有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直至前述年会的召开。
  我国历时十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范围涵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改革、债券市场利率改革、存贷款利率改革、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培育以及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转型等多个方面,可谓成就斐然。然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主要的浅层问题还有:存贷款利率尚未彻底放开、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将由于高昂的风险溢价导致资金不可得等。主要的深层问题还有:垄断的打破和所有制的多元化、产权的清晰界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约束和道德风险的防范等。
  由此,不难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还偏慢;二是进一步的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DB/OL].腾讯财经网,2010-12-17.
  2、韩军.现代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1).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