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巧灵

  【摘要】 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认真贯彻执行相关精神,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各种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定,并未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独特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失效现象时有发生,急需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分析其自我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详细说明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建议,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顺利进行提供有力工具。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由于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没有标准可依,控制失效现象严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就是单位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利用系统化的方法对内部控制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改进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
  由于经营性质的不同和运营方式的差别,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1、内部控制范围广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内部控制包括基建、科研、后勤和物资采购等多项经济活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附属单位众多,行政事业单位本身财务工作和附属单位的财务工作都是内部控制的范围。目前,参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立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容易忽略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常性财务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相对而言,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的内容是单一的产供销等密切相关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比行政事业单位简单得多。
  2、财务核算体系复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涉及的非盈利组织会计等全部性质的会计制度,核算体系庞大,核算内容复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往存在科研和服务性等不同性质的经济实体,这些实体的财务核算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侧重点与企业不同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企业生产经营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其性质是非盈利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重点与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低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而企业对内部控制相对重视,控制力度大。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追求的是社会影响力,相对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第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由全体员工参与控制评价的全过程,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员工责任感增强,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增强,从而积极带动员工落实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第二,有效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全员参与的自我评价比单纯由审计人员进行的评价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改进措施更有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更高,效果更突出。通过全员讨论,集思广益,各部门通力协作,更容易发现问题,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有效进行内部控制。通过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评价更全面,评价结果更真实,这样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控,使控制措施有效落实,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可行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内部控制相关规定的同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重视加强;财务人员分工明确,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和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普遍应用。以上这些成绩都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以内部控制体系为基础,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和体系本身进行自我评价。
  另外,政府部门借鉴国外法律,相继颁布一系列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很多法规都对内部控制评价做出了相关规定,其中《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行办法》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扩展内部控制理论。这些法律法规和先进的理论,虽然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但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了参考和理论基础。
  三、行政事业单位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全面渗透到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涉及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第二,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真实反映单位内部控制特点,指标结构清晰合理。第三,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保证评价各个环节独立。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影响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职工落实内部控制的责任感。控制环境自我评价是指对单位运行情况、理念、组织结构以及文化和制度建设等进行评价。第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评价主要是了解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各种风险管理办法是否制定,风险预警机制是否健全,应对风险的措施是否有效。第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评价主要是对应对风险所采取措施的控制行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核心工作。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计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岗位职责是否明确;人员素质是否达标;会计基础控制是否完整;预算管理是否规范;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是否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合理划分;岗位间沟通是否通畅;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并充分体现单位内部控制特点等等。第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评价就是对单位信息处理能力进行评价,包括信息沟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内部控制信息的处理情况、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信息沟通系统的可靠性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第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和监督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是否开展以及改进措施是否及时落实等情况进行评价。
  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程序
  第一,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内容,确定科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确定重点评价对象,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计划。第二,聘请专业人员作为评价的引导员,带领评价小组成员就评价内容进行有效探讨,在出现分歧时,努力做好协调工作。同时还要对评价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程序和目的。第三,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合理确定评价小组成员,通常包括单位负责人、关键控制点工作人员和引导员等,确保评价的科学性。第四,定期召开研讨会,就不同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单位负责人可以全面了解内部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人员集思广益制定有效措施。第五,由评价小组成员针对讨论发现的问题和制定的措施进行全面总结,以自我评价报告的形式提交,供全体人员参考,有效落实改进措施;改进措施的落实是自我评价的目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责任人要认真执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改进措施的落实,从而使内部控制更有效。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建议
  1、单位负责人强化自我评价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单位负责人意识的提高,只有负责人充分重视内部控制,重视自我评价工作,才能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工作。对改进措施单位负责人起良好的监督督促作用,保证改进措施的及时落实。
  2、开展多层次自我评价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仅需要负责人的重视,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基层工作人员对关键控制点了解更深入,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多层次员工共同参与,可以使其协作能力加强,更深入地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3、提高人员素质
  自我评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参与,这样可能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不熟悉,这就需要单位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培训,使员工深刻了解内部控制以及自我评价的方法,有效促进内部控制的落实。
  4、设立内部控制专门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经济能力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负责自我评价工作的开展,制定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评价小组定期召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讨论会,监督改进措施的及时落实。
  五、结束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针对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独特性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可以使单位全体人员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方凉琼: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2] 张双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20).
  [3] 王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3).
  [4] 宁翠莲: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完善[J].现代商业,2010(17).
  [5] 边国卿: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和改进[J].现代商业,201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