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企成长困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中小企业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中小企业遭遇的成长困局与烦恼理更值得关注,更具有代表性。
  
  烦恼之一:战略
  
  虽然很多成长型企业具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能力,但在战略定位准确性与战略执行力方而却存在很多问题。普遍存在两个核心战略问题,即如何打造企业“航母”和如何使企业基业长青。正是这两个问题使一些成长型企业产生战略迷失,可细分为三方面:一是采取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二足企业“求大”还是“求强”;三是内涵式扩张还是外延式扩张。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执行起来不顺利并不是一件稀奇事,因为企业生存与成长环境是动态的、变化的,而面对这些变化,企业的资源可能表现不足,导致战略执行的结果不能尽如人意。就拿联想来说,作为高成长型企业(1993年销售额10亿元,而5年之后就突破了100亿元),也曾遭遇战略迷失:2001~2003年,联想在杨元庆的率领下,曾把触角先后伸至互联网、移动通信、软件、合同制造等领域,但结果不免差强人意,不足碰壁就是夭折,这给成长中的联想增加了几分朦胧和彷徨。2004年7月,联想把IT服务业务出售给亚信。至此,联想仅剩下PC和于机两项业务。按照柳传志的说法,“联想要把其他业务减一减,调整队伍,然后进入正轨”,这意味着联想将从多元化战略上收缩,重新专注PC领域。至此,联想的多元化扩张之路以全面退守而告终。但是,这并不能抹煞联想的业绩,联想从分拆到现在收入增长了24%,利润增长了50%,依旧是一家相当不错的成长型企业。因此,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战略就是方向,企业领导必须掌好舵。
  
  烦恼之二:融资
  
  在创业初期,很多中小企业以无负债运营为荣,在生产经营与项目投资方面依靠原始资本积累与自有资金。但是,随着企业规模增大、投资领域拓宽、成长速度的加快(甚至高速膨胀式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则摆到桌面上来,很多中小企业就是这时才产生了融资的念头。然而,90%以上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的门槛很高、机会又不是很多,中小成长型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虽然企业融资渠道很多,诸如向金融机构借贷、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如中小企业板、香港创业板、甚至国外资本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风险投资、合伙私募资金等多种融资手段,但这些融资渠道却倾向于拥有优良资产以及良好经营业绩的大企业,或者非常优秀的中小企业,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机会则很少。融资难一直是限制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最致命的因素,因资金导致流产的项目不计其数。当然,这并不意味中小成长型企业素质不良或没有融资机会,从日前成长型中小企业情况来看,已涌现出一批融资条件较好,并具有稳定的融资渠道,拥有良好的信用等级的企业,中小企业总体融资环境正在改善。
  
  烦恼之三:产权
  
  企业产权不清、出资人主体不明、缺位或产权结构不合理,成为为中小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主要表现在经营的灵活性、积极性受到影响,以及企业产权社会化进程受阻。然而,产权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涉及到有“国家成分”的企业,尽管国家在努力地呼吁“国有股减持”、“国有股退出”,但是中国这种产权改革却是在追求“稳定”与“发展”双管齐下的“渐进式改革”,而非像俄罗斯那样“快刀斩乱麻”式的“休克式改革”,使产权改革既需要时间又需要过程,令很多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隐隐作痛。很多企业为此努力,如春兰集川、美的集团、TCL集团等成长性良好的企业,采取MBO实施管理层收购,有的企业失败了,如春兰;有的企业虽然相对成功,如美的、TCL,但是,亦是遭遇理论界“讨伐”。不管怎样,中小成长型企业产权改革不彻底,就不会迎来中小成长型企业的真正的春天。
  
  烦恼之四:人才
  
  中小企业快速甚至膨胀性地成长,导致职工队伍成长和人力资源储备滞后于企业发展,使企业出现“人才真空”。成长型企业所面临的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高级经营管理型人才紧缺;二是人才知识结构与知识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适应不了新环境、新形势。更为严重的是,创业者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自身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或无力应对强大的竞争压力,或自身知识能力无法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尽管企业在职业经理人方面有所认识,但企业(尤其私营企业)对职业经理人可谓“爱之又惧之”,要么用了不敢授权,要么频繁换人。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但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婚姻”总体看来并不“美满”,多数职业经理人在任职期间完不成预期的经营目标,或主动“走人”或被“解聘”。因此,而对人才自我培养的长周期以及引进人才的低忠诚度,使一些中小成长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因此,整体提升企业的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是中小企业今后一段时期重点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烦恼之五:技术
  
  目前,成长型企业基本都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产品与生产技术主要来自自主开发与研制。中小企业已认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成长,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工作。但是,在有限的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高、精、尖”有一定难度。
  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坚持自主开发,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成长,这是一个现实。目前,成长型企业已经认识到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高速成长的动力之源,并且致力于获得行业内技术的领先地位,但在某些行业领域(如家电、信息产品)技术依旧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以及成长的瓶颈。这主要源于企业在原创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等方面不具备研发能力或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了获得核心技术,打破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一些“曲线救国”的办法,采取“市场换技术”(如波导与西门子合作、TCL与松下合作)、合资等办法,导致企业对合作伙伴产生“依赖性”,绝非长久之计。因此,中小企业欲打破技术创新问题的困扰,就必须积极通过专利购买、专利合作、与科研单位合作等多种途径,以解决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
  
  烦恼之六:管理
  
  著名的管理学家LarryE Greiner讲过这样一句话:在某一阶段有效的管理惯例,也许会导致下一阶段危机的出现。其实,这句话更像是说给成长型企业听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创业期与成长期并非泾渭分明,当企业从创业期步入成长期之后,管理的复杂性、难度骤然加大,这可能令很多成长型企业措手不及。例如,2002年以来,移动存储市场涌入了大批新军,市场上至少有几十个品牌在拼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管理问题也令朗科公司困苦不堪:在2001年底整个公司只有40多人,到2002年底一下子增加到了200多人,到2003年底全公司有360多人。这种膨胀速度,让朗科公司管理上的弊端显露无遗,比如手工管理的效率问题、各部门协调问题、市场反应能力低下、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直至企业采取信息化管理这些问题才得以解决。其实,遭遇管理烦恼的企业又何止朗科,很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类似的管理难题。这反映了中小成长型企业的一个基本现状: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改造与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引入ERP、SCM、CRM等信息系统,以IT技术提升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但是更多中小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应用,还主要针对生产管理、开发设计、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属于低水平信息化管理。从现状来看,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因素很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资金不足以及新型的管理模式与公司原有的管理模式的冲突,这些困局有待中小企业突破。
  按照人本管理思想,“企业即人”。其实,企业与人的成长过程确有相似之处:“少年不识愁滋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懂得的事情越来越多,烦恼也随之而来;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困惑和烦恼也随之袭来,成长之路似乎没有从前那样“顺”了,资源开始短缺、成长速度降低、企业原有机制和体制变得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都足以令企业头痛。但是,中小成长型企业应抱着乐观的发展态度,并持以良好的发展心态。我们高兴地看到,前几年曾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正在得以解决或消失。因此,成长型中小企业应充分把握机遇,努力突破成长困局,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8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