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俊省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在生存与发展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金融企业,其自身存在着金融风险的内在诱因,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则会造成企业管理不善,甚至是倒闭。本文就针对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当今社会,金融体系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因此,我们要通过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来缓解企业所面I临的严峻形势。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便为大家提出一些自己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
  
  一、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对内部控制认识方面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职能在于它能在组织环境迅速变化和组织结构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确保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而我国金融企业开展的内部控制活动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大多数金融企业没有把内部控制当作一种机制,而把内部控制和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的汇总混淆,将二者等同起来,认为规章制度便是内部控制的全部,这便曲解了内部控制的真实含义。要知道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二者具有鲜明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便是造成一些金融企业在实践中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原因之一。二是现行的内控规章制度不能紧跟时代的需要,不健全、不系统、不科学。甚至有些规章制度已经过时,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订;使得一些新兴的业务没有相应的制度与之匹配,从而造成了运作上的盲目性;还有些制度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有的又过于严格、机械,等等,这些都制约了金融企业的发展。三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金融企业需要在竞争中寻求发展,但是假如违背市场竞争的正常规律,盲目竞争,这便会使得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而使企业忽视企业内部建设的诸多方面,把发展业务、开拓市场与加强内部控制对立起来,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的业务发展形成脱节。
  
  2、内部控制机制方面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也不是十分完整,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是控制环节有疏漏,控制点不连贯,控制系统不严密等等。其原因:一是金融企业决策程序和制度不健全。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严重缺乏,企业管理者的制约不充分完善。二是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各管理层次、管理岗位等内部控制点的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充分了解,只注重具体业务操作环节的控制,从而使内部控制的整体效能削弱。三是内控原则和要求没有充分贯彻到具体岗位的设置,忽视量化考核措施,不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制定岗位责任制,一些特殊的岗位设置不合理。四是削弱了监督检查功能,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不负责任,没有做到具体时间检查企业经营中的问题,致使一些错误的现象长期不能得到解决。
  
  3、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信息交流效率不高,也是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之一。一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我国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操作层面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层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不能很好地辅助管理人员对信息做出准确的细节分析和综合把握,从而及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二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传递十分复杂,呈阶梯状结构,由总行到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等,最后到基层网点,层级多,致使信息上传下达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拖延、理解偏差,导致高层与基层行动步调上的不一致的现象。
  
  二、改进目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对策
  
  《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并提出会计工作中职务分离、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序、财产清查和定期内部审计等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从其实质内容来讲,就是要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从20世纪初至今,内部控制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在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框架,即: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以下便是改进目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几点对策:
  
  1、企业内控环境的建设
  要重视人的因素和企业文化,自上而下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是由控制行为、控制政策和控制措施组成的。这些行为、政策和措施反映了金融企业最高管理当局、董事会和所有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认识。控制环境确定了一个企业的基调,它影响着整个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控制意识,是其它要素的基础,其中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十分重要。企业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董事会,COSO报告将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和其他职员看成是相关责任人,但新的ERM框架赋予了董事会更重要的角色――承担企业风险管理的总体责任。董事会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需要批准组织的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配以良好的经营管理观念和方式、合理的组织结构、适宜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行之有效的人事管理政策,才有可能将制度真正执行起来。
  
  2、科学内控机制的建设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环境来保障,这便要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这是实现内控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各金融机构管理层的基本职责。目前,各金融企业应加大整章建制的力度,应根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按照分工牵制、授权制约原则,结合自身经营的规模和业务特点,进行合理的内控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时,在思想上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要以防止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出发点;二是要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使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成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三是要有全局观念,各项制度既要相对稳定,又要能随环境与业务的变化能动应变,形成有机整体。四是加大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执行是内部控制的生命力,是内部控制失效的关键所在。在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执行中发现漏洞和缺陷时应及时改进,才能使之发挥应有的效能。
  
  3、内控电子化的建设
  加快内部控制电子化建设,使其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在银行业现代化、电子化的今天,落后的手段已经跟不上世界金融发展的要求,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是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一套先进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用现代化手段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企业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在计算机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建立授权明确、职责分明的多人多部门分工责任制及严格的核对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文字记录制度。在软件开发中,业务处理程序设计时,要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功能融入其中,使操作人员必须按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规范的操作程序才能进入系统处理业务,防范技术风险和计算机犯罪。
  
  三、结语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金融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的从金融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广的前景,而机遇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来的,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而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各位决策者在实践中不但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梅,侯秀萍,李军,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治理途径[J],经济理论研究,2007(6).
  [2]侯梦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J],当代经济,2009(7).
  [3]徐于林,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构想[J],金融会计,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5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