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支正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总结出目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盲目构建与开发、折旧计提与处置不合理等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加强流程管理等,以期能对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做出有益的引导。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作为企业重要的劳动资料,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长并且单位价值高,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完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极大。对其会计核算是否正确,对其管理是否到位,既会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表反映信息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利润表反映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恰当的经济决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风险一旦发生,往往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随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运营中和终结时的管理必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概述
  
  1、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
  固定资产的总体控制目标包括相关业务处理流程的有效性、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真实可靠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基本目标具体包括:
  (1)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符合企业的投资规划,并事先得到审批;
  (2)保证对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及款项支付进行充分恰当的记录和披露;
  (3)保证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及其安全、完整;
  (4)保证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进行充分恰当的记录及披露;
  (5)保证对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合理性及折旧的充分记录与合理的披露。
  不论进行何种内部控制活动,不论采用何种内部控制方式都要为内部控制目标服务,以保证其实现。
  
  2、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从形式上看固定资产的控制要素包括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增加控制、使用和转移控制、维护费用控制、盘点控制和报废控制。
  固定资产预算控制起点是企业生产部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编制固定资产需求报告,财务、采购等管理部门以及高级管理者对其进行复核,提出修改意见后由生产部门协同财务部门编制正式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形成后,需经最高管理层审批,所有审核程序都要记录并保留备查。
  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控制的起点是使用部门提出采购申请,执行请购程序,经固定资产内部管理部门、固定资产采购申请或授权部门、企业高管和财务部门多次审核,批准后采购部门实施采购活动,将原始凭证交由财务部门进行复核登记。仓库管理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库存情况进行盘点,并与财务部门账簿和报表进行核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控制起点是使用部门提出使用申请,此后由仓库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并执行相关的管理程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审批情况办理移交手续,并编制一式三份的固定资产转移凭证,分别自留以备查、交予资产使用部门编制固定资产卡片并签章以示负责、交予财务部门作为原始凭证以便复核登记并计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盲目开发与购建固定资产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显示,1958年至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失误率接近投资项目的40%,其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一些建设项目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作较多,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超过企业筹资能力,盲目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使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无法发挥经济效益,一些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项目一建成就开始亏损,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2、项目施工过程发生舞弊
  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普遍存在舞弊现象,主要指工程耗材中发生的舞弊。具体表现形式为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工程使用材料规格和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材料耗用量不合理,严重偏离预算等。
  
  3、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不及时
  企业不论是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还是出包工程,其会计核算均应通过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按规定在建项目融资利息费用构成在建工程投资成本。一直以来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比较滞后,一个项目完工后,最快一两年,最久的三五年才进行决算。许多企业在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后,未尽快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及时转入固定资产,仍以在建工程列示,造成决算的工程项目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信息不真实。
  
  4、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制定折旧政策一刀切的现象,很少考虑折旧的差异性,没能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折旧政策,一般表现为折旧年限偏长、折旧率偏低。此外,有些企业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任意变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折旧政策并未得到一贯性执行,违反了会计估计不得随意更改的原则;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规范,存在对已报废或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的现象。
  
  5、固定资产处置存在任意性
  有些企业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大,如固定资产清理不及时,不经资产管理及相关领导的审批同意,不经过技术部门的鉴定,私自将资产进行处置,造成资产管理脱节。对于出售的情况,经常出现不经过竞价机制,任意选择购买商,从中收取回扣的现象。同时,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凭证资料未提交给财务部导致账实不符,致使固定资产流失。
  
  三、完善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1、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讲还是个新概念。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投招标购建、工程项目实施等方面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造成相应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关注内部风险的同时,兼顾企业外部环境及风险,既是出资人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确保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2、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来提供、采集、处理、分析和报告相关的有用信息。而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集成是核心。集成带给企业的是管理上的飞跃,是实现财务对业务全程监控的最佳途径,集成使财务监控从事后推进到事前、事中,有利于对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的事前、事中控制。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数据要与设备采购数据、工程项目数据、设备维护数据实现集成,一方面可以保证固定资产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确保账、卡、物始终保持一致,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财务预算的透明度,利用工时定额、备件定额、备件价格等业务流程的管理定额或标准,借助集成系统的实际业务数据,科学确定各种投资、成本、费用的预算水平。同时也方便所属各级单位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减少了公司总部的监控难度。

  
  3、注重固定资产流程管理
  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购置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处置都有一系列的业务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设计能够有效地指导业务人员的工作,使其能够识别业务执行中的风险控制点,人工审批流程得到切实执行,防止某些程序的遗漏。按程序办事,避免因操作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业务处理的随意性,因个人理解差异、人与人之间衔接不到位等不确定因素对工作进程造成干扰。同时,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易于找到事故原因,避免出现内部的扯皮与推诿现象。固定资产流程管理,是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一个全新的再认识、再提炼,打破过去职能部门责权不明晰的弊端,利于规范化管理。
  
  4、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其内容包括:
  (1)固定资产的需求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采购部门、企业内部建设部门无权首先提出采购或承建的要求。
  (2)资产请购或建造的审批人应与请购或建造要求提出者分离。
  (3)资本预算的复核审批人应独立于资本预算的编制人。
  (4)固定资产的验收人应同采购或承建人、款项支付人职务分离。
  (5)资产使用或保管人不能同时担任资产的记账工作。
  (6)资产的盘查工作应由使用保管人员、负责记账人员和独立于这些人员的第三者共同参加。
  (7)资产报废的审批人与资产报废通知单的编制人分离。
  
  5、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绩效考核机制
  为保证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否按照制度规定和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管理进行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选择的业绩考核指标有卡片一致性指标、记录及时性指标、盘点周期性指标、流程规范性指标、检查独立性指标等。
  固定资产在大多数企业资产中占很高的比重,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是企业内控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是否完善与企业是否能够赢利及持续经营有着密切关系。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固定资产》的规定对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制定适合该企业的一套内控管理条例。制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制度后,还需要企业员工互相配合,管理层应保持积极态度带领全体员工去执行内控管理制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5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