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励俊明

  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已不再局限为单纯的财政拨款。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防范经济犯罪都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本文基于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鳃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的立场及进行审计时所采用的方法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客观的事实为基础,不主观的进行臆断,实事求是的为社会提供报告。
  (2)职业审慎的原则。职业审慎是指在复杂的环境中,审计人员要能够灵活的应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对故意造假、差错等不正当的行为保持高度的警惕,进而识别出那些会损害到组织利益的行为,同时还对所采取措施的成本效益作出相关的评定。
  (3)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与其所审查的活动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独立性、人员的独立性及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这一原则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进行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内部审计的预警风险作用。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一个组成部门,它所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障与咨询活动,是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及其内部各单位的健康性运作及实现事业单位价值最大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具有风险预警的重要作用,可以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所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预防、规避风险。
  (2)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对于预算资金的使用及结果等进行监督。即对于单位的各项资金的使用、结余,及其所涉及到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进而确定预算资金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使用是否合理。
  (3)内部审计还可以为单位的领导决策者提供关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建议,这样经过全面性的总结经验及教训,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决策失误。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问题
  
  1.事业单位对于内部审计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内部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及方法,可以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其他财物控制活动所不能识别的错误甚至是一些经济的舞弊现象。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层对于内部审计的人是仅仅停留在“查错帐”的层面上,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依靠单位的财务制度及会计控制就足以对资金等达到有效的控制,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所发挥得很重要作用。否定或者是错误的认识内部审计作用将会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造成审计作用弱化。
  此外,内部审计的鉴证、评价只能不仅仅是一个查错误的过程,还是一个完善企业自身管理的有效途径。内部审计活动涉及到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党领导决策层对其作用产生错误认识时,必将使得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遇到重重的阻力而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2.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因而,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承担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因而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具备财会知识、审计知识外,还应具备法律知识、相关的电脑操作技能及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然而,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方面存在问题:首先,部分审计人员不安于现状,因而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相关的审计知识;其次缺乏专业化的培养以及后续的教育,不能适应复杂的审计业务,最终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第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缺乏综合审计能力;第四,当前,有一部分事业单位由一些缺乏审计知识的财务人员或由纪检部门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的状况存在,这也成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待调高的一个原因。
  3.不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内部审计机构是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智能的部门,以完成检查与评价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经济法规为主要任务。内审机构的最基本要求是其相关的内审活动具备独立性。但是当前的内审机构设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梅二是部分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的人员,但是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机构;三是大部分主管部门虽然设置了审计机构,但是却没有配备审计人员,而是由财务人员担当审计人员的职务。
  4.缺乏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相对应的理论体系
  当前,关于内部审计的理论基本上以企业为基础。但是,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二事业单位则追求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公共利益,因而二者在管理的目标、方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事业单位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公益性的,因而,以企业为基础的内部审计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审计活动,正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审计理论指导,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只能在实际的审计活动中凭借自己的理解进行事业单位的各项审计工作,最终导致工作的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三、解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的措施
  
  1.从源头人手,树立关于内部审计的正确观念
  错误的观念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行动,因而,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审计,首先就应该树立关于内部审计的正确观念。事业单位管理者应深刻的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构建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及转变社会风气的需要。因而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将内部审计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的组织人员指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另一方面还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2.加强审计人员的培养,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因而,针对当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针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调整。当前兼任审计工作的财务人员,由其自身选择是进行财务工作还是审计工作,二者必须进行区分,同时,对于素质、年龄及身体状况不符合内部审计要求的,进行妥善的安排后,针对调整所产生的职位空缺要及时的选取合适的审计人员进行担任;其次,改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依据审计工作的需求,为审计机构配备既具有审计技能又熟悉工程技术、法律及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审计人员并保持人员之间的稳定;第三,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培训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还应重视政治素质培训,以切实改变现有员工素质较差状况,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第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人员管理方法,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乃至杜绝内部审计人员使用方面不规范的行为。
  3.建立健全完善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设
  内部审计应坚持独立性的原则,因而也必须坚持独立性的要求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具体来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坚持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分设,审计人员、财务人员不得同时在审计机构或者财务部门任职二要划清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使其发挥各自对于事业单位所应发挥的重要监督作用;三要实行内部审计人员派遣制,即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派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并统一解决这部分审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问题。通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及审计成本的降低。
  以上措施均是坚持审计活动的独立性原则而制定,从而保证审计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增强管理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
  4.明确内部审计目标,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
  现代的内部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查错误”,而是逐渐向真实、合规及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因而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将定位点确立为当好部门或单位领导决策的“好参谋”,促进与加强部门及单位管理,规范其各项经济活动上。依据这样的定位,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应单纯的看查处了多少违规违纪问题或者是多少违规金额,而是还应包括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同时,内部审计的范围还应逐渐的扩展,除了坚持进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之外,还应积极的扩展新的内部审计领域,例如预算决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逐渐建立一个多方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系统,是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6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