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枫 张敬之

  摘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的意识,加大内部控制力度,还可以贯彻落实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收支,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文章就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现阶段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其次,大多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比较淡薄。有些单位把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做到了建章立制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动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第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较困难。有的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控;还有就是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有一定的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不够,存在“重大事项无标准”现象,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无法执行。第四,事业单位预算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明显。一些部门的某些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相脱节,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些单位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但是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其纳入单位预算。以上这些都不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完善。
  
  一、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奋斗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想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要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还要在各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单位内部领导与员工的内部控制理念。各级领导与员工应培养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以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不少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其实,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来看,可由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方面构成。会计控制主要是对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控制,管理控制则是为保证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业务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业务目标的实现进行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形成了有效运行的单位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因此,在国家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前,事业单位应当参照财政部制定的现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根据单位的管理和业务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全面、有效、可操作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要做到内部控制贯穿于单位的管理和业务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每个员工、内部财务控制必须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角度出发,将触角伸到单位各项业务过程和各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不留“控制真空”、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事业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不断地及时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使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控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坚持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机构之间和各个岗位之间必须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二是严禁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的“一肩挑”。三是授权审批人员不能亲自经办自己批准的经济业务。要加强关键点的控制:通过分析业务处理过程,找出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抓关键点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内部控制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四、加强预算控制
  
  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业务部门对事业发展年度计划进行详细论证和细化,财务部门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单位负责人亲自抓,做到年度预算真编真用真考核。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控制程序,减少随意性,堵塞漏洞。
  
  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再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总的说来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为了监督、评价财务信息及业务管理活动而专门设立的职能机构。在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审计工作目标不准确,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内容单一,审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致使内审效果不理想,削弱了内部控制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并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为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上,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拓宽工作内容,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通过强化内部审计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之成为一个较为严密、较为完整的体系,达到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目的。
  
  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当今社会与财务有关的政策在不断的变化,而财政法规也在不断的更新,它需要财务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钻研精神,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于历史的原因,事业单位年龄较大的会计有许多都不是本专业人员,年轻的财务人员虽然是本专业毕业,但由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较少,岗位轮换不足,普遍存在着技术和经验不够全面的现象。事业单位要想建立起一支政治强、品德好、业务精的财会队伍应从四个方面人手。一是严把财务人员入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无私的同志放到财务岗位上来;二是明确财务人员职责,严肃财经纪律,倡导廉洁自律,三是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四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奖励机制、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财务人员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人员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单位应当将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如文艺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等,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信息报告质量,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完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7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