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世博会对区域旅游的空间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丽 党 宁 马和山

  一、引言
  
  在旅游开放系统中,世博会在空间上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符合“能量传递规律的热力学定律”。一方面,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趋于能量守恒;另一方面,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其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变化。通俗地说,即能量在传递和转化过程中,一部分不能继续传递和做功而以热的形式消散的能量,使熵和无序性增加,绝大部分继续传递做功增加有序性。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全球博览会,历届世博会无不吸引千万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例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吸引参观者6422万人次,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4182万人次,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1810万人次等。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短时间内集聚,迅速形成旅游发展的能量源,该能量源以世博会举办场馆为能量核,一部分没有做功并以热的形式逐渐散失,大部分则按照距离衰减的形式以举办城市为核心向所在区域腹地,乃至更大的范围发散传递。在世博举办城市能量高强聚集,热能转化做功,引发城市旅游功能的重塑转型,在区域腹地持续传递转化,最终促使举办城市旅游功能重塑、区域腹地旅游发展。在世博会所在区域之外,热能依然扩散传递,但由于做功较小或没有做功,熵和无序性增加,因此本文暂不予研究。
  
  二、世博会对区域内部举办城市的驱动
  
  世博会引入内外巨大人流成为城市旅游功能重塑的“动力”,它激发城市巩固旅游基础支撑,重构旅游资源,推动产业升级互动,提升旅游大形象,冲击旅游管理,实现举办城市旅游功能的重塑,最终形成“国际集客城市”。
  (一)旅游基础支撑――支撑力
  世博会的举办引发巨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城市交通、住宿、网络信息、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各国先进的会展管理经验,催化相关旅游人才培训,提高了人才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旅游服务系统全面升级,成为城市旅游功能施展的基础支撑。
  (二)旅游资源重构――核心力
  世博会重构城市旅游资源,形成旅游文化资源、娱乐资源、会展资源。在文化资源方面,世博会是“催化剂”,1855年巴黎世博会的艺术品专业展馆,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世界一流歌剧、芭蕾、交响乐等。娱乐资源方面,世博会为城市娱乐提供了技术保障、展示舞台,1876年亮相世博会的“娱乐大转轮”、机器人技术,借助降落伞的极限运动,1964年纽约世博会的迪斯尼等。会展旅游资源方面,主要体现在因世博场馆而衍生的城市多样型旅游资源,可分为科技开发型、娱乐设施型、多功能场馆型、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型、主题公园型等。
  (三)产业升级互动――凝聚力
  世博会重新配置和组建都市旅游新的产业链,培育和发展都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等新的产业,催生新型服务业态,扩大服务市场,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旅游产业运作效率,带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如信息、物流、地产、金融等的互动。例如,大阪在1970年以前是大量工商业和企事业的基础所在,工业是主要的城市产业,利用世博会的契机,大阪转变产业结构,着重发展会展产业、金融服务产业、环保产业等,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步伐。目前,大阪成为仅次于东京的商务、金融、信息交流中枢,成为世界的市场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全球服务中心,实现了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体系更新。
  (四)旅游管理规范――推动力
  世博会挑战了城市的旅游管理体制,众多举办城市因世博会建立了成熟的管理体制模式。目前比较流行的国际旅游会展管理模式分为政府企业结合型和协会推动型。其中,政府企业结合型主要有政府确立产权、展览公司对展馆经营管理的德国模式;政府投资会展设施、国有场馆公司进行场馆管理、展览公司负责项目操作的法国模式;政府与企业的基本关系是“政府服务,企业做生意”的香港模式。协会推动型主要有集行业间协调管理、统一国内展览行业等的多类型多功能的加拿大展览协会模式;独立于政府之外、企业自筹组织、保障行业利益的市场导向型非营利展览会议协会的澳大利亚模式;展览行业协会与政府管理机构紧密结合的美国模式等。
  (五)旅游形象提升――冲击力
  主题口号是对世博会的主题宣传和旅游形象定位。自英国伦敦1851年举办首届世博会以来,国际大都市一直热衷于举办各种博览会乃至世博会。美国纽约举办过6次世博会,法国巴黎举办过6次,日本举办过4次。德国汉诺威就是因会展而闻名的城市,每年举办约60个博览会。世博会的品牌形象无疑是全球性的市场坐标和价值源头,品牌溢出和形象的光环效应将给城市及旅游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无形资产。世博会的品牌外交效应能树立城市旅游形象,扩大举办城市的国内外旅游知名度,凝聚城市、区域、国家的文化精神,通过品牌形象的内化,实现旅游功能营销的外部网络化、扩散化,从而带来巨大人流,冲击城市旅游功能。
  
  三、世博会对区域腹地的辐射
  
  世博会召开前期,旅游要素对世博会的感知处于萌动期,旅游单元之间的旅游交通体系开始启动。但是尚未完全通畅;邻近旅游地之间的旅游资源组合粗糙或无关联性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改善,依旧处于无序状态;通用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启动状态;相关区域性的旅游协会或旅游组织等依旧处于愚钝期,统一的旅游管理不能准确有效到位;旅游企事业等产业部门互动性不强,不能很快从“单打独斗”的状态脱离。因此,一系列旅游因素的状态决定了世博会召开前期,区域旅游发展仍处于原始粗糙状态。随着世博会影响的深入,世博会不断优化旅游服务系统,凝聚举办城市核心旅游资源,吸引巨大人流,从而具有强大区域旅游产业激发动力的能量源。该能源通过等级扩散(中心城市向腹地城市及城镇扩散)、轴线扩散(沿高速公路、铁路、航道等交通线扩散)等源源不断地扩散到整个区域腹地,从而激发区域腹地旅游产业分工、集簇,旅游资源关联整合。同类旅游单元之间以各自价值链中的强势部分相结合。产生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异质旅游单元之间突出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区域完整的产品链和产品体系,实现了旅游要素一体化经营和旅游价值链的重构。同时,在能量由世博会能量源传向区域过程中,旅游需求伴随着热能传递持续输入,区位交通等会更加畅通高效,区域内部统一的旅游管理不断协同完善,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强化,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经济、自然、社会、文化等因子得到进一步整合美化。这些因子的互动作用使得区域旅游不断从粗糙走向成熟,旅游单元之间的发展和谐互动,在竞争合作中寻求差异化,共享领域不断扩大,双方或多方共存共享、互惠共赢,最终形成和谐有序成熟的区域旅游腹地。
  世博会驱动举办城市旅游功能重塑的同时,带动区域腹地旅游发展的实例众多。世界著名区域旅游城市群的形成、发展无一例外都与世博会的举办有着重大关系(见下表)。
  四、基于世博会空间影响的区域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针对世博会对举办城市驱动和区域旅游腹地辐射的空间影响(见图),区域旅游和谐有序发展的主要路径有:(1)高瞻远瞩,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区域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理进行内部分工协调,在整个区域内统筹考虑产品结构、项目建设、接待设施及旅游环境等各方面问题,扬长避短、互相合作,建设互补的旅游产品群,实现区域旅游联动。(2)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形成核心文化驱动力。文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恒久源泉,区域应借世博会之际,各省市旅游单元深入挖掘内在文化,凝聚合力,凸现特色,以文化为根,创新区域旅游产品,形成文化相得益彰、旅游和谐发展的局面。(3)旅游与会展相结合,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借世博会这一盛会之机,加速发展会展业,提升会展操作水平,形成区域会展增长极;同时,利用旅游发挥会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突破传统,推陈出新,发展区域旅游会展产品,发挥世博会的后续区域旅游效应。(4)树立品牌整体形象,联合促销。应对世博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区域旅游发展应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塑造统一的区域旅游形象,共同促进区域旅游形象的全面提升,形成全新的品牌效应,从而形成“产品互动、休戚与共、形象统一、共荣共生”的区域旅游腹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