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文成

  紫甘薯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硒元素,营养价值高,产品用途广,近年来颇受人们青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笔者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2010年每667 m2紫甘薯产量达到1 750 kg,因此将紫甘薯的栽培管理方法总结出来,以供同行参考。
  
  1 施足底肥
  施肥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每667 m2基施有机肥5 m3、硫酸钾20~25 kg、磷酸二铵15 kg、尿素10 kg,氮、磷、钾比例控制在2∶1∶5。
  
  2 深耕起垄
  先灌地,然后在墒情合适时耕地起垄。甘薯是地下块根作物,根系较发达,80%的根系分布在30 cm以上的土层里,因此需耕深40 cm以上才能满足其生理需要。起垄前每667 m2施用3%辛硫磷颗粒剂5~8 kg,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垄间距90 cm,垄宽60 cm,垄高25 cm,要做到垄形肥胖。起垄不但有利于防旱排涝,还可加厚松土层,使接受阳光的土壤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地温,加大昼夜温差,便于有机质的积累,同时能增强土壤通气性,有益于甘薯的生长和块根膨大。
  
  3 垄上覆膜
  垄上覆膜前,用除草剂乙草胺喷洒垄面,喷后立即覆膜,盖膜要做到严、紧、平、实。盖膜有利于保湿、提高地温、防止杂草生长以及防止薯秧不定根的生长。
  
  4 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笔者选用的品种为紫罗兰。将甘薯秧苗按大小进行分级,选整齐一致的秧苗集中定植。栽前剪掉已经发生的不定根,可促进地下部节间集中发生不定根,既可使甘薯生长整齐集中,又可降低薯苗的高度,尽早缓苗,提高成活率。
  4.2 定植要求
  株距25 cm,定植在垄中央,每667 m2以栽3 000株为宜。栽前用5%托布津3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2 000倍液将秧苗基部(7~10 cm处)浸泡10 min,以防线虫病、黑斑病。
  4.3 栽培方法
  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苗中部,中指抠破薄膜,同时向下开直径5~6 cm、深度4~5 cm的定植穴(也可用小尖铲划一下),薯苗的根部用土压在穴底并固定成“L”型,地面以露出3片叶为宜。然后浇水,以“满而不溢出”为原则,水渗下后封土,要封严、封实,以防透风。定植深度适宜,利于抗旱保湿、提高地温、促进节间生根。“L”型根在地下能均等吸取养分,使结薯均匀。
  
  5 田间管理
  5.1 控制蔓长
  紫甘薯茎蔓长、节间稀、分枝多、易徒长,必须缩短茎节、降低蔓长,才能有效减少光合产物运输的消耗,增加养分积累,提高产量,因此定植后60 d(主茎2 m长左右)时,应喷洒生长抑制剂缩节胺,以后每隔20 d喷洒1次,连喷3次,可大大缩短茎节长度,有利于增产。
  5.2 适当追肥
  甘薯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一般不追肥,但必要时可在垄土出现裂缝时,追施1次催薯肥,每667 m2施入尿素5 kg、磷酸二铵5 kg、硫酸钾10 kg,株间穴施效果最好。
  5.3 谨慎浇水
  甘薯属耐旱作物,俗语说“水多长须根,水少长块根”,因此稍旱有利于植株茎节粗壮和块根膨大。根据试验,在15 cm土层中,水分含量不低于20%时,不需要浇水;如果低于20%,则最好采用点浇或穴浇(不要直接浇到植株上),禁止大水漫灌。雨季如有积水,要及时排除。
  5.4 加强中耕除草
  中耕主要集中在缓苗后到封垄前进行。进入夏季后,雨水较多,杂草易生长,要及时除掉田间杂草,除草时注意不要伤到薯根。中耕还有利于水分散失,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块根膨大。
  5.5 控制不定根生长
  为了防止不定根的生长,在甘薯生长前中期,要适当活动主茎,把茎蔓拉起后再放回地面,但不要翻秧,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3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