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户宅基地利用现状及其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国玲 杨钢桥

  一、研究区域概况及宅基地利用情况
  1.区域概况
  武汉市江夏区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的地区,是武汉市的近郊区,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2006年,江夏区农村人口为37.0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805元,实现生产总值94.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江夏区作为武汉市近郊区,受到城市辐射作用较强,农户以非农收入为主。
   2. 研究区域样本构成及农户宅基地利用现状
  江夏区有效问卷共590份,其中距离武汉市较近地区有效问卷共370份,占62.71%;距离武汉市较远地区有效问卷220份,占37.29%。
  2002―2006年,距离武汉市较近地区新批宅基地共有188户,而距离武汉市较远地区新批宅基地290户;研究区域老宅基地上重建情况,距离武汉市较近地区有159户,而距离武汉市较远地区有81户。
  在新批宅基地的来源中,距离武汉市较近地区来源于荒地的比例为79.21%,来源于闲置宅基地的比例为20.79%;距离武汉市较远地区来源于荒地的比例为75.52%,来源于闲置宅基地的比例为24.48%。可见两地新批宅基地中来源于荒地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闲置宅基地,另外两地新批宅基地的户数远大于在老宅基地上重建的户数。总结上述两点,调查区域宅基地用地依然处于扩张状态。
  一方面宅基地处于扩张状态;另一方面,调查区域存在宅基地大量闲置的现象。在距离武汉市较近地区宅基地闲置比率较低,而距离武汉市较远地区,宅基地闲置比率高达33.6%,造成宅基地闲置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进城打工,其农村房屋无人居住。而在农村中租住房屋较少及房屋不能买卖是造成其房屋闲置的主要原因。
  二、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控制变量的选择及说明
  1. 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分析
  通过对农户意愿角度的宅基地流转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农户对于宅基地流转的态度,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参考。
  从590份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调查区域农户同意宅基地流转的比例为57.93%,不同意的比例为42.07%,可见,同意宅基地流转的农户占了多数。但是具体到各个调查地点其比例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距离武汉市较近地区农户同意宅基地流转的比例为63.52%,不同意宅基地流转的比例为36.48%,同意流转的农户比例接近三分之二;距离武汉市较远地区农户同意宅基地流转的比例为52.34%,不同意宅基地流转的比例为47.66%。
  2.2控制变量选择及说明
  由于农户是否流转的回答是一个二分变量,本文采用非线性概率模型中的 Logistic 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采用的是逻辑概率分布函数(cumulative logistic probability fanction),其具体形式如公式所示:
  
  其中,农户是否愿意流转为因变量,愿意流转定义为P=1,不愿意流转定义为P=0, 为误差项, 为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因素。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一般与区位条件、农户家庭属性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预计效应影响方向的正负。其中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农户宅基地距离县城的远近(-)及距交通主干道的距离(+)、居民点基础设施状况(-)等方面;农户家庭属性特征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学龄(+)、家庭人口规模(+)、家庭人口结构(+)(这里主要考虑家庭男孩比例、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比例)及农户对国家政策了解程度(+)(了解=1,不了解=0)等;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指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及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三、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分析
  本模型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对距离武汉市较近地区调查样本进行回归分析,距主干道距离、居民点基础设施、家庭人口规模这三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三个变量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明显,因此决定舍弃这三个变量。其余所有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拟合效果较好。影响因素作用程度排序依次为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对政策了解程度、距离县城距离、户主学龄、户主年龄。对距离武汉市较远地区调查样本进行回归分析时,居民点基础设施、户主学龄、家庭人口规模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决定舍弃这三个变量。其余所有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拟合效果很好。影响因素作用程度排序依次为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距县城距离、距主干道距离、户主年龄、对政策了解程度。
  距离武汉市较近地区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较高,这一地区农户非农收入比例较高,农户相对受教育程度也较高,能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距县城距离产生负向作用,说明越靠近县城,城乡差异越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宅基地越紧张,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越不强烈。而距离武汉市较远地区农户愿意流转的比例相对低一些,并且这一地区农户非农收入相对所占比例较低,其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户对国家相关政策了解较少。
  四、 结论与政策启示
  1. 研究结论
  目前,愿意将自家宅基地进行流转的农户所占比例略高于50%。从区域角度来看,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受到大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强,农户非农收入已占据主导地位,农户的流动性较强;而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大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弱,农户非农收入所占比例较低。两个区域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2. 政策建议
  首先,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将农村宅基地特别是闲置宅基地纳入市场配置轨道,发挥市场机制在宅基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节约耕地资源。
  其次,制定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应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考虑率先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进行相关工作的试点,待时机成熟,再进行全面推广。
  再次,加大经济不发达地区宅基地的管理,使农户逐步移居中心村。
  最后,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户非农收入比例是影响其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其非农收入,是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及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创新.国土资源.2007.11
  2.孙丽丽.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的规定及其反思.法制与社会.2008.13.
  3.杨一介.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问题.中国农村观察.2007.5
  4.章波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郊区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06.1.
  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45)资助
  李求军/责任编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7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