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如何教好初中生物实验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户保华

  【摘要】 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中和在解决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 生物实验;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操作技能;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的实践活动。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中和在解决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么多课堂实验,就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下面,笔者结合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动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创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踊跃提出问题。那么这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中学会创新,而且能使学生在这种“问题”的教学中,从小养成问题意识和勤于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让学生明确试验目的,他们就会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那么,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于生物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好学不好无所谓。诸如此类,这些学生目的不明确,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就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此,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小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试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到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是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是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是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作一步。同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准确的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片两旁,放回镜箱原处。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从而达到了试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 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
  3.1 是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如果囫囵吞枣地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将其分解,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内部,发现其本质。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而进行逐个研究的过程就是分析。比如,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将其分解为原料、条件、产物几部分,而这每一部分又是由次一级的成分组成。为了便于研究还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因为所有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分析。
  3.2 综合。在头脑中把生命体的各部分,把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综合。
  3.3 比较。比较是把生物各部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
  3.4 抽象和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维活动中都是共同参与,紧密结合。一般来说,分析、比较、综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础,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核心。只有通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概念和原理,从而达到对事物物理性的认识。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收稿日期:2008-4-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