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艳华

  一位学生家长给我看她孩子的作业本,一边让我看一边说:“我以前没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做错了。分数得‘优’;这是我认真辅导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到十点多,作业都做对了,却很意外分数只得‘良’。给老师反映。老师说‘字迹不清楚、让孩子写好点、写快点’;孩子还告诉我‘测验做两道题他都错了。每题老师罚抄十遍’。现在我的孩子都不愿意做作业了。这怎么才好!”
  我们暂时撇开家长其他方面的想法,试分析家长这段话里反映的内容:一、老师批改作业态度不认真。二、作业量大不合实际。需要家长陪同辅导。三、对反应的问题老师的答复解决不了家长的疑问。四、家长认为老师责罚孩子的出的点不对,孩子已出现了厌学行为。我们分析这样的做法有可能产生的影响:一、家长对我们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产生疑问;二、家长对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疑问;三、舆论影响,家长有可能对学校教育失去信心!
  “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新的课程倡导教师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我们怎样做才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本质?我的想法是:
  
  一、重新审视自己,温故而知新。就是要时常重温智障教育的要求与教学原则。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起重要的主导作用。多年的教育教学,时间久了,就有必要温习一遍智障教育的要求与教学原则。
  
  (一)加强责任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重新理解一遍我们智障教育的特殊性。记得有一位教师讲过“特殊教育是良心事业”,请尽职尽责。“一切为了孩子”这里蕴涵的含义我们要深刻理解并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反思。
  
  (二)注重教学上的个体差导,因材施教。在按年龄分班教育的学校里,同一班的学生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上要做到:一是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二是针对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认真做好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工作。不仅在教学的方法上要区别对待,在内容和要求上也要有不同的安排。
  
  二、学会自我对话,自我反思,善对每一位学生。针对教育教学,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反思,有时要换个角度思考自己的教学经验,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教学过程等。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教学观。实践证明,教师反思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一位教育家总结了教师的成长公式可以解释为;“教师的成长=反思+经验”。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经验只有加上反思才能成为真正的经验,反思是成长。也是教师成长重要的法宝,反思是找到结果和过程之间的关系,是确认你已有的经验是否永远适用,更是对自身发展最有力的促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对话,不断的自我反思。学生作业做不完,测验全错了,是什么原因,换个角度想想!思考的时候请注意以下两点:
  
  (一)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善意对待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当众训斥学生,要善用表扬与奖励。对于智障学生,表扬与奖励要比批评(惩罚)具有更大的作用。批评和惩罚往往不能触动他们的情感。或引起他们不愉快的内心体验。但是,任何的赞扬,任何的奖励,哪怕是顺便的赞扬,都能使智障学生产生强烈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他所要求的行为得到巩固,激发他们继续按照教师的要求做下去。
  表扬和批评、奖励与惩罚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尤其是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有依据,不冤枉和委屈一个学生,以免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损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我们如果不能确信学生能懂得因何受处分,就不要采取这种办法,处分的意义何在!
  
  (二)注重家校联系,随时与家长沟通。对家长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要正视,对于合理的建议我们要虚心接受。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我们要考虑清楚、谨慎对待。不要随意回答,注重身份,注意后果。我们要知道,家长对待孩子的成长,他们比我们更甚、更着急。智障学校的老师是家长最信任的人,请不要随意打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家长。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康复是特殊教育的方向!
  
  三、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之际,2007年2月2日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以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引,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不要只关注学生测验、考试分数,而应重点放在他与同学的合作交往方面,放在他的心理疏导方面。在生活适应上,要重点关注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与他人正确交往能力训练。在社会性发展方面,要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还有不要当着学生的面议论或批评学生“笨”等,给他增加心理刺激和压力,还应时刻注意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并把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自己教育教学上的重要责任。
  
  (二)尝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些知识我们很不乐观的认为:学生学不会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当一个儿童身心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环境对他的要求,儿童面临的就不再是单纯迟缓的问题了。例如,一位虽然心智发展水平仅有6岁,但实际年龄已经达到15岁的儿童,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发育迟缓,每天让他做幼儿游戏,读童话故事。”我们也不能因为他年龄是15岁而强迫他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与同龄人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环境、提供支持,让他用有限的能力实现同龄人具有的功能。”举个例子: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做简单的乘法除法应用题,他会读题列式,会使用计算器算题,但是就不会运用乘法口诀用竖式计算。那我们教师就不应强迫他非要学会用竖式计算,这是很不实际的。
  
  (三)新的课程倡导教师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用教材中的什么内容教?为什么用这些内容教?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做出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然后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选择、加工与改造。教师只有在学生、教材、社会这课程三要素中把学生放在首位去解读教材,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成长的事实。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了意义,才能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效应;才能体现我们的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实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