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球重大股灾回顾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冰清 高晴

  【摘要】本文回顾了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典且影响深远的股灾: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和英国南海股灾,1929和1987年的两次起源于美国、波及到全球的世界性股灾,以及中国A股市场上的几次股灾,并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大股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股灾 起因 美国 A股市场 影响
  世界上最早的股灾――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的发生,标志着全球股票市场大起大落的开始。自此,随着全球股市的兴起,几乎每个拥有股票交易机制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1929年和1987年这两次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也是经典的案例;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中国亦不例外,尽管中国股市只有三十年历史,但已经历了1997年、2001年、2008年三次显著的股市泡沫以及2015年6月至今的大熊市。
  一、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
  (一)法国密西西比股灾
  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南海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1715年,为了摆脱国家财政危机,法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措施,导致法国的独家纸币发行权、北美贸易垄断权、代理间接税权以及与此相配合的三家垄断机构――国家银行、密西西比公司和包税所都控制在约翰・劳的手中。
  1718年,密西西比公司以筹资开发金矿为由发行20万股股票。约翰・劳采取各种方法大肆促销,并允许政府债券持有者用债券购买股票。由于债券市价还不及面值的一半,绝大多数持有人选择置换,导致了抢购风潮。整个法国甚至欧洲都加入了这场市场投机。股价连续上升了13个月,涨幅一度达到发行价的62倍。
  1720年7月,投机狂潮终于接近尾声。密西西比公司为了替政府偿还债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泡沫的破灭使股市开始了崩溃式的连续下跌,创造了至今仍保持的高达99%的世界股市最高跌幅纪录。泡沫席卷了法国广大中下阶层老百姓,具有浓重的现代特色。
  (二)英国南海股灾
  创立于1711年的南海公司,表面上是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自此,公众开始清醒过来。7月,外国投资者开始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泡沫由此破灭。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
  二、1929年美国股灾
  美国三十年代股灾从1929年10月持续至1932年7月。以其为开端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全球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一)股灾前的美国经济
  20 世纪20 年代是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时期,工业利润和国家财富不断增加,民众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带动了证券市场的空前繁荣。从1920至1929 年,美国证券市场的交易额从2.23 亿股增加到11.24亿股,股价平均上升334%。在经济繁荣期,股价的涨幅和美国经济的增长基本上保持同步,但到了1928年前后,经济的增速已远远赶不上华尔街的步伐――在此时期,美国GDP增长了不到50%,而道琼斯指数却飙升了3倍。但由于美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乐观主义普遍盛行,投资者们无视股票市场的风险,相信股市“黄金时代”的到来实属必然。
  (二)股灾的发生
  1929年9月的最后10天,美股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抛售,所有救市的努力都难挽狂澜。9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纽交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当天收市,美国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的最高日成交量纪录。11月,股市跌势不止,下探至198点,跌幅高达48%。
  翌年,美股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至3月大幅反弹。并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至1932年11月跌至41点。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市场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股市危机又引发了银行危机与实体经济危机,最终形成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三)股灾的成因
  (1)经济周期是根本原因。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萧条的前兆和表象。国外研究表明,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美国历次发生的经济萧条都伴随着运输业过分发展和土地过分投机。1929年大萧条的先导是汽车业和公共建设事业的过度发展。
  (2)信用扩张式的股票购买方式和过度投机。20世纪20年代,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和信用卡的广泛应用刺激了股市需求的增加。信用卡的普及增强了中产阶级的购买力,推动了股票的杠杆交易。1927年,美联储创造的低利率环境进一步刺激了股票投机活动。信用扩张式的购买方式,表面上极大地助推了股市的繁荣,而一旦股票价格剧烈下降,人们就会竞相抛售,动摇当时并不稳定的金融结构,导致经济的全面崩溃。
  (3)银行、证券业的不规范交易行为和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股灾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起一套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自此,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在美国宣告诞生。   三、1987年全球股灾
  1987年,崩溃式的股灾在美国再度重演。股市暴跌、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灾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一段长时间的经济停滞。
  (一)87股灾之前的美国经济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整个6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通胀率和失业率降至很低水平。到80年代时,美国股市已经历了50年的牛市。股市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由于股市的高收益性,大量国际游资及私人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股市,为追求短期利润而进行投机交易,造成股市的虚假繁荣。
  在这段长达50年的股市繁荣下,也留下了许多阴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使美国爆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美苏军备竞赛,大大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力量,外贸赤字和预算赤字不断上升。随着金融市场管制放松、股票投资减税等政策出台,巨额的国际游资涌入美国股市,促进了股价持续高涨,股价已近崩溃。这些都意味着美国股市将经历一场大的调整。
  (二)股灾的开端――“黑色星期一”
  从1987年8月以来,纽约股市即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下降通道打开。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指开盘暴跌67点。转眼间,卖盘涌起,指数一路下泻。股市与期市的相互驱动导致股价和期指跌速加快,交易量猛增。大机构在两个市场上大量交易,将这场灾难推向了顶点。
  这一天,纽交所的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关于证监会将暂时闭市的谣言更是将恐慌推向了顶点。下午,道指一路狂跌,此后的澄清为时已晚,灾难已无法遏止。直至16时收市,跳水才被迫停止。当天收盘时,道指由2246.72点狂跌至1738.470点,跌幅达22.6%。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
  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其他股票市场也难以幸免。“黑色星期一”这一天,全球主要股市均有6%至11%不同程度的下跌,形成全世界范围内的股市冲击波。
  (三)87股灾爆发的原因总结
  综合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试图解释87股灾成因,主要包括:
  (1)巨额财政和贸易赤字。1986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2210亿美元,贸易赤字高达1562亿美元,均创赤字最高纪录。政府通过加息政策吸收了大量外来资金,对股市产生了直接冲击。
  (2)经济低速增长,生产型投资需求不足。剩余资本大量涌入证券市场,导致金融投资猖獗,债务空前膨胀,形成难以持久的虚假繁荣。此次股市暴跌即是“泡沫经济”的反映。
  (3)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和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的程式交易,于1970年代末逐渐在华尔街盛行。股灾发生时,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便按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为止损而抛售股票,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
  (4)市场全球化。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反映出全球化背景下一损俱损的股市状态。
  此外,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西方经济体系渐趋不稳。国际汇率动荡,国际贸易严重失衡,国际债务危机不断。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全球股票市场的稳定,推动了股灾的发生。
  四、中国股市的三次重大股灾
  (一)1996年股灾
  1996年上证综指从1月19日的512点最高涨至12月19日的1258点,不到一年的时间,累计涨幅为140%。而深成指的涨幅更是超过300%。10月起,管理层为了抑制股市的快速上涨,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但行情依然节节攀升。
  12月16日,星期一,《人民日报》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为“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当天,沪指跳空低开105点,最终收于1000点,重挫9.91%,深成指下跌10.08%,当天两市绝大多数股票跌停。次日,沪指再度暴跌9.44%,深成指跌幅达9.99%。短短的9个交易日内,沪指便从当年的最高点跌至855点,最大跌幅30%。
  (二)2001年股灾
  2001年的这场股灾与国有股减持有关。2001年上半年,沪指创下当年6月份的历史新高2245点。6月中旬,财政部推出国有股减持方案,股指出现见顶迹象。再加上国内经济增速下滑、银广夏造假事件等原因,最终导致A股在当年7月底出现崩溃式下跌:7月24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7月30日,又是一次“黑色星期一”,沪深两市创下两年内最大跌幅,上证综指下跌5.27%,深成指下跌5.21%。此后便是长达5年的熊市,直到2005年跌至998点历史大底后才重回上方。
  (三)2007年股灾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宣布上调印花税,从1‰提至3‰。当日,沪指开盘跳空低开,至收盘时下跌6.5%。短短一周内,沪指重挫近千点,从4300点一路狂跌至3400点,大部分股票连续遭遇多个跌停,众多投资者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经过“5・30”大跌之后,沪指最终又上涨至历史最高点6124点,但更多是蓝筹股带动的指数型行情,众多中小盘股其后盘整甚至下跌,大部分投资者“赚指数不赚钱”。此后沪指便一路下滑,次年8月跌至低点1665点。
  五、结语
  本文以史为例,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的股灾: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反映了早期股市泡沫的形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29年和1987年这两次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中国股市虽然成立时日尚短,但也经历了1997年、2001年、2007年三次显著的股市泡沫。
  综合国外学者关于史上股灾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对股灾成因解释的主要理论包括:经济周期、过度投机、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财政赤字、泡沫经济、程式交易、投资组合保险、场外配资过甚、市场全球化和羊群心理等。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而为,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参考文献:
  [1]Easley, D. and M. O'Hara, 1991, "Order Form and Information in Securities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e, 46, 905-927.
  [2]Gennotte, G., and H. Leland, 1990, "Market Liquidity, Hedging and Crash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0, 999-1021.
  [3]Glosten, L. R., and P. R. Milgrom, 1985, "Bid, Ask and Transaction Prices in a Specialist Market with Heterogeneously Informed Trad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 71-100.
  [4]Mitchell, M. L., and J. M. Netter, 1989, "Triggering the 1987 Stock Market Crash: Antitakeover Provisions in the Proposed House Ways and Means Tax Bil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4, 37-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319746.htm